(墨缘文学网)
颖亲王萨哈璘是礼亲王代善的三子,这位在皇太极时代权重一时的大贝勒乍闻噩耗,心痛之下当场晕厥。若是萨哈璘乃寻常死也就罢了,但朝鲜那些野人竟然将萨哈璘的首级烹煮后送了回来,这等羞辱和大仇却如何能忍?
代善醒转以后,便去寻多尔衮,立誓要为儿子报仇,否则他代善一脉将世世代代背负着这种耻辱,而被同族所耻笑。
“十四弟,十四弟…”
老代善未语泪先,噗通一声跪了下去,继而就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这几日,多尔衮本就心绪烦乱,取消伐明的计划以后,他能明显的感觉到,那些以往服服帖帖的贝勒亲王们已经在明里暗里的蠢蠢动着。老代善此时若将三子之死的怨气记恨在他的头上,他无疑将失去一大助力,而使得盛京城局势愈发云诡谲。
“大贝勒这是作甚?快起来说话。”虽然代善已经封爵礼亲王,但多尔衮依旧喜好以旧时习惯称呼他为大贝勒。
多尔衮赶紧一把扶住了代善,又一面命人抬来了软榻,将老代善安顿在软榻上,这次长长吁了一口气。
“萨哈璘的事,我洲⑧旗绝不会善罢甘休,大贝勒请放心,此仇非报不可!”
老代善抹了把泪水横的老脸,点点头:“代善愿为摄政王先锋!杀光朝鲜闵氏,为,为萨哈璘报仇雪恨!”
“何须大贝勒亲自劳动,多铎勇武冠绝⑧旗,由他去正当其时。”
多尔衮从老代善的言外之音里可以听出来,有意让他亲自挂帅出征,但现在盛京城因为萨哈璘的惨败而有重新陷于纷争的危险,如果他又在此时离京,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将势必趁机发难。
比如郑亲王济尔哈朗,在拥立顺治为帝时,此人捞足了政治资本,虽然那时坚决的站在了多尔衮一边,但终究是心怀异志,有着难以示人的鬼胎。如果推倒了多尔衮,济尔哈朗正可以辅政大臣的份名正言顺的掌权。
所以,多尔衮不能出京,如果代善执意要求多尔衮出京,那么两白旗与两红旗的翻脸将难以免。好在老代善并没有坚持,“若是多铎去,我就放心了!”
随后,代善又表示,“两红旗的甲兵,全部交给多铎,让他带去,务必把闵氏的首级带回盛京!”
老代善的体恤让多尔衮感激莫名,一把抓住了老代善的手,“大贝勒放心,多铎带不回闵氏的首级,我让他提头回来!”
这本是一句表达决心的话,说出口后,多尔衮竟莫名的心悸了一下,随后又恢复如常,再察觉不到一丝异常。老代善得到了保证,心意足的离开,多尔衮却半分都不能放松。
在这个动的时候放多铎出京,无疑会让多尔衮少了一大臂助,但此时已经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济尔哈朗此时趁机发难,该怎么办。
百SI之下不得其解,便招来范文程问对。在朝鲜事上,证明范文程的确有先见之明,他对此人再一次愈发重视,又开始和以往一般,言必称先生。
“先生何以我?”
范文程不自然的扭动了一下子,“无他,一个字,杀!”
钢虽快,却不能杀无罪之人,多尔衮向服众就不不能乱杀无辜,而必须明正典刑。
听了多尔衮的顾虑,范文程忽的大笑起来,“摄政王如何忘了,蛇出d一说?”
过了三日,多尔衮突然发布谕旨,皇叔父摄政王已经拥有皇帝所应有的一切特权,他的命令一样可以称为谕旨。
多尔衮将亲领大军,由多铎做先锋,统帅十万⑧旗劲旅,越过鸭绿江直捣汉城。其实,萨哈璘带走的五万大军中,至少有两万人是⑧旗的锐,这已经占到了整个洲正统⑧旗丁壮的两成。现如今多尔衮又组织了十万人马开赴朝鲜,其中仍旧仅有两万人是⑧旗锐,余者皆是蒙古⑧旗和汉军旗的人马。
大军出征之日,并未大张誓师典礼,仅仅是整顿齐备之后,极为低的开出了盛京城。由于多尔衮可以压制了朝鲜败的消息,因此市井间对此仅仅是以谣言的形势在传播着,这次出征自然不宜大肆宣扬。
到了傍晚,盛京百姓们便明显能够感觉到城中气氛似是超乎以往的诡异。先是,城门比以往提前了半个时辰关闭,紧接着便是大队的兵勇出现在街上。
而此前皇叔父摄政王曾有旨意,“除非有逆贼作乱,兵丁不得白日上街!”
现在太阳并未完全山,此刻有兵勇出现在街上,又是在皇叔父摄政王离京的当口,便由不得人们不胡作遐想。
但这一并没有发生人和乱子,担心的乱兵并没有出现,就在人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皇城忽有谕旨发出,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惊。想不到,昨竟发生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乱。
而摄政王离京的消息然也仅仅是障眼法,郑亲王济尔哈朗兵作乱,废掉顺治皇帝,幸甚皇叔父摄政王识破了j人诡计,及时回军而将其一网成擒。
这次叛乱似乎仅仅只停留在告示和谕旨的纸面上,普通百姓对此竟浑然无觉,就连酒肆茶坊均照常营业。
酒肆中,饮酒的酒Ke们对今日皇城贴出的告示自然少不了大加品评。
“郑王作乱实在是自不量力,想想皇叔父摄政王是何等人物,岂能被他钻了空子?”
“也不尽然吧,俺看是皇叔父摄政王设好了圈,只等郑王往里钻呢。”
也有人对济尔哈朗持同度,“没准是摄政王构陷了郑王也未可知,试想想,郑王即便真有作乱的心SI,会不会蠢到在多尔衮离京的当天发难?还被多尔衮悄无声息的就给挫败了!”
总之,各种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一时间,人们竟忘了大军在朝鲜惨败的各种消息 郑王作乱的消息布告次日,顺治皇帝颁下圣旨,因感念皇叔父摄政王再造之恩,自此后将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这则圣旨已经颁布,清上层尽皆交口称赞,与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时,多有反对之声不同,均为顺治皇帝贺,为皇父摄政王贺。
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皇叔父摄政王成了皇父摄政王,那么顺治小皇帝又将其生父皇太极置于何地呢?但皇太极虽然曾是大清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此刻早就化作了冢中枯骨,那个掌权的人已经换成了多尔衮,就算夺了皇太极的妻儿江山,又有谁会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半句话呢?
郑亲王的府邸刚刚被抄没干净,妻尽皆发配给披甲人为奴,财产悉数充,就连济尔哈朗本人都被终圈。至于他的鹰犬爪牙,其颈间鲜血早就染红了盛京城外的城河。
自此,多尔衮的权威竟在大军惨败的形下,空前的加了,皇父摄政王的圣旨更是人人莫敢不从。
多铎率军抵达鸭绿江畔,由于有了萨哈璘的惨败,阵经验丰富的他并不急于渡河,而是将大军分成三LU疑兵,于不同地点,同时渡河,以防备朝鲜中明军对其半渡而击。
出乎多铎意料的是,在渡江过程中他并没有遭到明军或是朝鲜民军的阻击,半日时间,大军悉数渡过鸭绿江。
牛录章京遏必隆作为败军之将,并没有收到多尔衮的重责,仅仅是令其在多铎帐下戴罪立功。
由于图尔格的原因,多铎一向偏爱遏必隆,自然也不会真的以败军之将待他。
非但如此,多铎还因了遏必隆有过与朝鲜中明军作的经验,而对他委以重任,麾下率五千先锋锐,兵进平安道府治平安城。
平安城是遏必隆的受辱之地,遏必隆十分看重这次雪耻的机会,一LU上谨慎小心广撒探马斥候,最后没有到任何抵抗便再次抵达了这座低矮的夯土小城。
遏必隆知对方必然再出诡计,早就定了主意,不论如何,只要拿下这座小城,就会第一时间将其放弃,让那些朝鲜野人j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他却万万没想到,低矮的夯土小城前竟有千人步卒整齐的列队齐下,军阵中猩红的明军旗随风烈烈,使得遏必隆眉头一阵突突乱跳。
遏必隆眉宇间跳的不是恐惧而是兴奋,他就怕明军和朝鲜民军又耍弄诡计,而今他们既敢在城下列阵,则正中其下怀。就让这些不自量力的人人尝尝⑧旗劲旅的弓箭和马有多厉害吧!
“所有⑧旗勇士,跟我冲,杀光敌军,进城吃饭!”
这些⑧旗骑兵步卒早就憋足了劲,待遏必隆一声令下便山呼海啸的冲了上去。与此同时,明军火隆隆作响,数不清的弹丸从天而,砸向密集冲锋的⑧旗骑兵步卒。
大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