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五章 合污

  在李得志等人的掩护帮助下,周常春一行人化装成商人,分成三批,一路绕开城镇直奔京城而去,一路上虽说辛苦,却也有惊无险的出了叛军控制的范围。

  大军彻底的清理了战场之后,我见并无敌人高级将领被俘,也找不出什么价值重大的情报,便率领大军押着俘虏,运着缴获的各种火器,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怒江城。

  东方白与城中官员一同出城十里来接,不少百姓也自发前来,手中还提了不少好吃的,说是要慰劳守护家园的大军,场面倒也显得热闹,只是军中众将士却被热心的百姓弄红了脸,更有不少投诚过来的将士更是热泪满眶,想想也是,他们以前所到之处,百姓避之犹恐不及,哪会象今天这样来欢迎他们呢?今天这一军民同心的情景,相信对他们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吧。

  进入城中,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更有不少大胆的少女将手中的鲜花或水果扔在自己中意的将士身上,可怜这些纯朴的小伙子哪受过这个呀!一个个脸红得象初升的太阳,不敢多做停留,只有咬紧牙关,紧跟着队伍前进,只是至于到底伤了多少姑娘的心,那就无法统计了。

  安排好驻军后,我回到了总督府,仔细地听取了各位官员的政务报告,并不时的提出问题,弄得各位官员甚是紧张,深恐自己一时回答得不好,就丢了头顶上的这顶乌纱帽。

  待我将各位官员送走之后,一直在身旁的东方白开口说道:“大人,城中的情景确如刚才各位官员所说的一样,一切尽在我们掌控之中,我这里有这几天收到的几封信件,请你一一过目后再行定夺。”说完递过来一叠信件。

  我接过来后,随开第一封信件,仔细阅读后才知道是远在安南的辛亦安写给我的,他说港口的一切建设都很好,当地的民众也很配合,只是近日安南的邻国泰坦国兵力调动频繁,还望大人准他全力备战云云。

  第二封信是安南国王黎旭盛写来的,他在信中也说泰坦国蠢蠢欲动,有发动战争的迹象,而安南国内兵力空虚,希望大人火速派兵来援。

  第三封信却是个好消息,信是鹏举写来的,他们已经顺利的夺取了巴山三关,正全速向巴山腹地推进,一路所向披靡,还说只要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拿下巴山全境了。

  第四封信是东方世家的族长东方风云写给我的,他在信中表示东方世家会全力支持我军,还将各地依附东方世家的各个帮派列了个名单给我,说这些帮派都已经得到了他的通知,会全力支持我军的,不过他在信尾的一句话却使我心惊肉跳,他说他希望我从东方世家的小姐中选一个中意的做为妻子。虽然并没有下文,但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是想用姻亲关系来巩固东方世家在我军的地位,并能拉进我们双方的关系。

  我要是断然拒绝的话,就可能会另起风波了,其实找一个美女做妻子也并无不可,只是我如今有了一个王秀英,又怎能弃她不顾而另娶他人呢?

  第五封信是王秀英的父亲王先臣写的,他说喜闻我与秀英交好,希望我们能早日成婚,好让家族中人义无反顾地支持我军。

  看完这些信件后,我只有二个字来形容我的现状:“头痛”

  转眼看见东方白一脸奚笑的样子,我心知他定然知晓信中的内容,便将这烫手的山芋往他手里一塞:“东方兄,这些信想必你都看过了,你来给我拿个主意吧!”

  东方白低头道:“大人,属下并未偷看过书信,不过信中之事我通过询问送信人也能知道个大概,就是不知对也不对?”

  我随手将信件往他手中一塞道:“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等下递一个报告给我做参考!”说完扬长而去,只留下东方白一人在那里苦笑。

  回到书房,王秀英正在看书,见我进来忙起身相迎,我按住她笑道:“你父亲知道了我们的事,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你看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听父亲知道了自己的事,王秀英的脸上立即抹上了二点嫣红,低头问道:“父亲在信中说些什么?没有骂你吧?”

  我哈哈笑道:“哪能骂我啊!象我这样的女婿他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到的,他来信催我们快点成亲呢!”

  此言一出,王秀英立即低声惊呼,心中小鹿乱撞,羞得不敢抬头见我,低着头就往门外冲去,还差点撞到我的身上。

  我哪能让她如此轻易地逃脱,伸手拉住了她的纤手,顺势用力一带,她便倒在了我的怀中,温香软玉抱满怀,我还哪里把持得住,凑过去便吻住了她的双唇。

  周常春一行人跋山涉水辛苦了一个月后,终于到达了朝庭的控制范围,众军官不禁又显出了骄纵跋横之情,把些地方小官呼来喝去如同奴仆一般。

  李得志见此情景,低声对自己的弟兄们说:“看到了吗?咱们要当官就得当大官,可不能让别人这么来对待我们!”众兄弟各自点头称是。

  由于到了朝庭地界,各级官员对这些军官还是很敬畏的,满足了他们的各种要求后,才将这群瘟神送走。

  一路上快马加鞭,急驰了一个月后,终于到了京城,周常春连夜进了丞相府,找蔡中为他的前程出力,在他怀中银票和宝玩面前,蔡中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更收了他为义子。

  第二天早朝,庆隆帝刚刚坐上龙椅,蔡中就出班启奏:“启禀皇上,兵部尚书李鑫安私通叛贼,乱使职权,至使我朝庭平叛大军被赵远所歼,请圣上下旨诛其九族!”

  庆隆帝大惊失色,忙连声追问,在庆隆帝的追问下,蔡中道:“圣上,周常春元帅和一众军官约百余人死里逃生,现正在宫外候着,圣上何不宣他们仔细询问,小臣也是从他们口中得来的消息。”

  庆隆帝马上宣周常春等十人上朝(因这些人官阶较高),周常春等人战战惊惊地上了大殿,知道到了最后考验的时候了。

  在众军官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庆隆帝终于相信了他们的话,大怒之下马上下旨御林军出动,要诛李鑫安的九族。

  不过御林军统领的回话让庆隆帝更加恼火,原来李鑫安的家人竟不知何故全部不在府中,连家中的奴仆都找不到一个。

  蔡中虽觉惊愕,但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圣上!李府家人不见影踪,可以证明李鑫安是蓄谋已久要反叛朝庭了,请圣上下旨四海通缉他!”

  庆隆帝嘿嘿冷笑道:“你以为还能在朝庭所辖内找到他们吗?此刻那个姓李的叛逆说不定正在怒江开怀畅饮呢!”

  底下众官员皆不敢说话,虽有人觉得李鑫安不象是个无耻小人,可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晓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何况圣上正在怒火中烧之时,一个不好便会引火烧身,还是闷声不说为妙。

  庆隆帝沉思半响后道:“如今我军大败,贼人必定趁势扩张,看来周围几省是保不住了,众爱卿有何良策?”

  周常春自告奋勇道:“启奏圣上!未将与叛军打过仗,深知他们的底细,愿率军前往再次平叛!”

  蔡中见庆隆帝低头不语,心知庆隆帝是为兵力分配而发愁,他开口言道:“启奏圣上,只要周将军能守住前线,微臣有一计可破贼军。”

  庆隆帝大喜,忙问何计。

  蔡中道:“贼人虽势大,但亦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我见贼众所服者唯赵远一人而已,若我们能派刺客前往刺杀之,贼众必定四分五裂,各不相服,人人都想称王。”

  庆隆帝皱眉道:“赵远深居军中,且听说身边亦有不少高手护卫,刺杀他恐怕很难吧?”

  周常春道:“圣上,赵远虽有高手护卫,但我朝庭高手更是如云,何况可以下令武林中各门各派暗中行事,相信那些门派是不敢违抗圣旨的。”

  庆隆帝双目一亮道:“是的,朕怎么把他给忘记了,来人!速去江东西门府请西门先生前来议事!”

飞翔鸟中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