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章 斗角

  大殿内,庆隆帝望着满朝文武官员说:“各位爱卿!今有倭寇犯我天朝,朕已派御林军五万,由司马长天和马世泽二人率领前往沿海一带退之。”他顿了一顿后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勃然大怒道:“倭寇!小贼也,不足为患,天兵一到必然土崩瓦解!可今有赵远逆贼贪心不足,拥有四省之地仍不满足,还效仿朝廷开设科举,招揽人才,其心明显不轨!这才是我天朝之大患!朕绝不能任其座大!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文臣之中闪出一人道:“臣礼部侍郎门恩绪启奏:圣上是天子,是上天之子,乃代天巡守四方,更是天命所归,四海同仰!区区赵远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比,竟敢与天命抗争,实乃螗臂挡车之跳梁小丑也!臣肯请圣上发雷霆之怒,速遣精兵强将前去讨伐不义,必能大胜而归!”

  武将之中亦站出一人道:“臣伏波将军余化成请旨率兵讨贼,定能为吾皇解忧!恳请圣上恩准!”

  底下群臣见二人上奏之后,皇上紧蹦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善于揣摩上意的众臣们又哪有不心领神会之理?于是一个个都慷慨激昂地大骂该死的赵远,力主当派兵剿之。

  庆隆帝见众臣中有几人一言不发,尤其是兵部尚书贾寒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于是点名道:“兵部尚书贾卿家有何看法?”

  贾梅寒上前一步道:“启奏圣上,微臣心中也认为应该扫平赵远势力,可是我朝现在兵马虽多,但大多聚集在北方与草原诸国对峙,无法抽调兵力前往南方,而动用各省驻军,一来他们战斗力低下,二来又恐赵远趁虚进攻,则得不偿失矣!又若调动御林军,则京师空虚,又恐另生变故。”

  庆隆帝沉吟道:“咱们在与赵远对峙的前方不是有四十万大军吗?按理说只要再派一支部队前去就可以了,又怎会要出动御林军呢?”

  贾梅寒道:“圣上,前方虽有四十万大军,但战线太长,各部分散于各地驻守,且赵远部现今号称有百万之众,我们防守都只是勉强,又怎能强行进攻呢?”

  庆隆帝惊道:“百万之众?赵远竟有如此多兵马?如此更留他不得。”

  贾梅寒又道:“圣上,微臣有个想法,我朝军士都是来自于军户,为的是军户出身的子弟都熟知武艺,对战阵又有所了解,可以免去不少训练时间,可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北有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无法调动我方最精锐之边军,沿海又有倭寇为患,再加上赵远之乱,使我诺大天朝竟也有兵力不足之感,臣以为,是不是可以修改征兵的惯例,从平民中选择体格强健者再另组一支新军?待这支新军训练成功之后,则朝庭就不会有无兵可用的感觉了。”

  庆隆帝尚未发话,户部尚书马富怡就战出来第一个反对:“启奏圣上,此事万万不可,先不论其它,就光组建这几十万新军所需的钱粮国库便已无力承担,更别说还要远赴怒江前线与敌交战了。”此二人各有一帮支持者,话音刚落,众人便争论起来。

  庆隆帝心中十分清楚,此二人如此争执其实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各自的主子,贾梅寒是李鑫安“投敌”之后,庆隆帝精心挑选的人,对他是忠心不二,组建新军自是为了让皇帝手中多些兵权,而马富怡作为蔡中的心腹,自然也是明白贾梅寒的用心,也就迫不及待地反对了。

  庆隆帝知道蔡中是绝不会同意组新军的,好在他亦只是个借口,因此也不会计较得失,见场面比较混乱,他大喝道:“都是朝庭重臣,如此吵闹成何体统?”众臣连忙跪下请罪。

  庆隆帝道:“出兵扫平赵远是必须要快的,绝不能让他坐大,朕决定派御林军伙同地方部队共计八十万大军前往怒江平叛,一定要将赵远势力连根拔除。”

  此言一出,兵部尚书贾梅寒立即问道:“圣上,目前御林军共有前后五军,合计五十万人,除去扫荡倭寇的中军一部五万人外,尚余四十五万人,到底该派哪几军人马前去平叛,还请圣上明示!”

  庆隆帝瞄了正在聚精会神的蔡中一眼,开口道:“留下中军五万人守卫京师,其余四军一律出战。”

  贾梅寒惊道:“圣上三思啊!诺大个京师只有五万人守卫如何能行?”

  蔡中一听仅留下中军五万,心中顿时稳定下来,那五万中军中他掌握了二万人马,再加上五城兵马司和九门提督都是他的人,皇帝是根本动他不得的,到此他终于确定皇帝此番举动并不是针对自己的,而他反过来还可以乘引机会混水摸鱼。

  此刻听贾梅寒如此一说,他马上反驳道:“贾大人此言差矣,京师乃天子脚下,治安一向平稳,且百姓富足,周围又无敌人在旁,留下五万御林军足矣!何况加上九门提督和五城兵马司的人足有十万之众,贾大人的担心纯属多余!”

  庆隆帝点头道:“还是蔡卿家明白朕的心意,出兵之事就这么定了,只是由谁来领军呢?”

  蔡中对领军之人早有人选,立即奏道:“周常春元帅久经沙场,又曾与赵远交过手,当为领军不二人选!”

  此话却又惹恼了一位武将,他大步上前道:“周常春乃败军之将,承蒙圣上开恩不杀他便已经是他的造化了,又怎能让他再度领军作战而寒了将士们的心呢?臣荡寇将军丁芳国愿请命前往杀敌以报皇恩!”

  庆隆帝见是他出来请命,心中暗喜,原来这丁芳国出身武将世家,平日不理朝中斗争,倒也有不少人和他称兄道弟,自成一派,但丁家对皇帝的忠心却是自开国三百年来一直不变的,且在军中威信又高,用他统领兵马就不必担心剪除蔡中后贼众拥兵自重了。

  但庆隆帝转念一想:“不行,若不让周常春随行,蔡中定会不放心,还是要先麻痹他才好。”

  于是开口说道:“丁将军乃国之栋梁,能领军前往定是战无不胜,不过周常春此人曾与赵远交过手,深知对手虚实,不用亦是可惜,这样吧!以丁将军为主帅,周常春为副帅,二人务必同心齐力踏平怒江,为朕解忧!”

  周常春在底下听了丁芳国的话后,本来又气又急,忽听皇帝下令自己为副帅,心中又惊又喜,只觉皇恩浩荡,让自己又有了出头之日,连忙上前与丁芳国一同谢恩。

  散朝后,周常春正欲回府与妻儿告别,却见蔡府总管蔡和跑了过来,虽只是蔡府的总管,周常春亦不敢怠慢,迎上去笑道:“蔡总管为何如此急勿勿?”

  蔡和道:“周大人,我家相爷请您过府一趟,小的这才赶紧上来请您。”

  周常春奉承道:“区区小事,只需派一小斯传告就可,何必麻烦总管大人呢!真是过意不去。”说着递过去一张银票,蔡和笑嘻嘻地接过道:“大人即将统率千军万马,小的是特意借此来贺喜大人罢了。”说完又小声说道:“相爷脸色甚好,应该只是有些事想交待你罢了,不必担心。”

  丁国芳刚刚回府进屋,却见西门智已在房中等候,心中甚是惊讶,若不是识得眼前此人是圣上身边的红人,就要误以为小贼入府了。

  西门智见丁芳国一脸惊异,低声笑道:“丁将军莫怪,在下是悄悄进府的,并未惊动任何人。”

  说完举步绕过丁芳国将房门紧闭,转声道:“圣旨到!丁芳国接旨!”丁芳国愣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跪下听旨。

  我站在庭院中,心情无限舒畅,终于可以走动了,在经过马大夫的再三检查后,我终于获得了我想要的自由,不过马大夫还是告诫我在三个月内不能近酒色,弄得我望着秀色可餐的秀英只能干咽口水。

  林世杰告诉我,明天就要召开武林大会了。各派掌门带着子弟都已住进了我们为他们准备的客店,只是我军境内门派不多,所以来的人也相对较少。

  我对来人是多是少并不在意,因为我召开武林大会的用意在于要找出一个可以为我所用的门派,大力扶持它,使它能帮我治理江湖。

  相信这个用意是各派掌门都知道的,因为他们都带上了自己最得力的门人弟子,在他们想来,武林大会自然是要用武力展示了,看来来的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人啊!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个念头。;

飞翔鸟中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