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章 总督

第三章总督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三章总督  直到我和东方白一起走进了马如龙的工房后,我那惊喜的心情还未平息下来。我怎么也想不到东方竟然会加入我的连营,忽然听见有人说话,我才勉强定下心来。

  只听马如龙说道:“大人,这就是我发明的一样东西。”

  我随意朝他指的东西望了过去,发现竟是一个大铁箱,下面装有四个轮子,就像一辆马车。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不由纳闷地问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啊?”

  马如龙道:“大人,这是我设计的运兵车,它由两头马拉动,里面可以乘坐五名士兵,又因是铁包木做的,不怕弓箭袭击。虽没有骑兵那么快,不过比起步兵行军来说,倒是快了不少,还可以用来运输粮草,遇敌时也能将这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堡垒。”

  我不禁被吸引了过去,仔细地观察着这辆战车,马如龙又道:“在车顶上还可以架设硬弩,一张硬弩当然没有多少威力,但试想要是有上千辆运兵车同时发箭,那威力可就大了,同时车厢里的士兵可以马上出来,参加战斗。大人认为此物如何?”

  我心中盘算了一下,又问道:“这车装了人之后,一个时辰能跑多远?”

  马如龙笑道:“那要看里面时不时东西了,如果是光人,那可以跑个三十里没问题。”

  我笑道:“这东西运人是不行的,不过运输粮草物资倒还可以。要是这车能装上十人,每个时辰能跑五十里,那就可以运人了。”

  东方也同意我的说法。他说:“这车用来作战的确不行,要是敌人抢先射死了前面毫无防备的架手,那这车就没法控制了,于大军作战不利。”

  马如龙也不气馁,依然笑道:“我也知道这车有些毛病,只是没二位大人想得那么周到。二位大人再看那个,那是我用了三年时间才弄出来的一样东西。”

  我们一同走过去一看,却都吃了一惊。并非那东西奇形怪状,实在是太普通了。那东西长约一尺,浑身漆黑,中间还有一孔,不是平常人家的吹火筒是什么?

  我和东方面面相瞥,不知该如何说出口。还是那莽汉张超一语道破天机。他笑道:“我说马公子,你也别骗人了,这东西我可见多了,平常人家中都有,不就是烧火棍吗?”其余几个护卫也都笑出声来,都说就是烧火棍。

  马如龙却正色道:“各位,这并非烧火棍,我安好后给大家看。”

  他俯身从怀里掏出了两个亮晶晶的小片,然后将那烧火棍拿在手上摆弄起来。不一会,他竟将那烧火棍拆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三段,众人都觉惊奇。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两个小晶片放了进去,安好后又将那烧火棍给接上了。我们看了半天也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

  马如龙将棍子接好后,双手递给我,笑道:“这是千里镜,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大人如若不信,可将它放于眼前一看。”

  我将信将疑地把那棍子放到眼前,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来。正待责问马如龙时,他却笑道:“大人,要将眼睛对着这小孔才行啊!”说完从我手里拿过那棍子,给我做了个示范后双递给隐。

  我学着他的样子一看,顿时吃了一惊,眼前的人好似都成了巨人一般,心知这其中有些门道,忙冲出房外,找了上宽敞的地方再向远处望去。

  马如龙所言果然不虚,远方的东西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到路人的面孔。将那东西放下后,却再也看不清了。

  我压住心中的惊异,问马如龙其中的道理,马如龙却也说不清,只说是偶然发现其中奥秘的。在我们再三追问下,才详细地解释给我们听。

  原来,在十几年前,有个外国商人来此地卖了一些玻璃酒杯,他父亲也买了一些,一天在喝酒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只,只得将碎片清扫出门,不料那时还是小童的他却将碎片拿在手中玩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他发现其中有些碎片有放大人像或放小人像的现象。当时他也没在意,不料在几年前,这事又被他想了起来,他当即决定再试几次,要将这其中的道理弄明白。可直到现在他也没弄明白,却让他做成了这么一个千里镜。

  我听完他的故事后,又试了几次这个千里镜,决定将它买下来。马家父子却说什么也不肯收钱,只是执意地送给我。无奈之下,我只好订做了一百辆运兵车,之后,才将此宝物收了起来。

  回到总督府后,刚将东方安置好。就接到了快马急报:朝庭钦差要与我相见,商讨朝庭招安之事,现正在境外等候着我的答复。

  我马上要各地严加防范,别让盗匪伤了钦差,要他们小心地将钦差送至怒江城与我相见。

  快马走后,我心中沉思了半响,还是想听听东方的看法,马上吩咐护卫将东方先生请来。

  东方来后,我将此事说与他听,他沉思了半响后道:“此乃好事,当然要见他。我等现在正缺时间,受了招安后正好休生养息,将我们的计划先在怒江试行。不过还是得尽量提高自己的筹码,千万别让人给吃了。”

  我笑道:“那是自然,我想朝庭想招安于我,不过是缓兵之计,用意有二。一是不想抽掉精锐边军,以免敌国趁虚而入,二是想离间分化我们,兵不刃血就收复了怒江省。这样,无论我提什么条件,只要是不太过份,钦差都会同意的,只是我们内部还需小心,别让人给分化离间了。”

  东方也同意我的看法,他说:“应是如此,只要我们小心,招安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可以缓称王,广积粮,将这怒江建设成人间的乐土,等待适当时机再出兵,有了怒江乐土这个模范,相信各地都会响应的,那样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了。”说完之后,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中。

  李鑫安一行在我军的护卫下终于进了怒江城的总督府,我亲自到门口接他,相互介绍后,我不禁吃了一惊,要不是他自报姓名,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干瘦老头就是执掌兵部的尚书大人。

  走进专门安排队的会议厅,大家按主次坐好后,我也不罗嗦,单刀直入地问道:“听底下人说,李大人此来是想招安我等,不知是真是假?”

  李鑫安从怀里掏出一卷轴道:“圣旨在此,还能有假?赵司令快人快语,倒也直爽,明说了吧!你接受招安不?”

  我微微一笑道:“那要看朝庭是什么态度了。要是真心想招安我们,那我们又怎会不识好歹呢?”李鑫安也笑道:“那就好说了,既然双方都想和,那赵司令你就先开条件吧!看我们能不能接受。”

  我朝他深深地望了一眼后道:“前番许起林老元帅也曾要招安我等,我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还老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世上再无贪官污吏,消除所有的苛捐杂税,人人都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环境中。现在我的条件也是一样,只要大人能做到,我们马上解甲归田。”

  李鑫安万万没想到我竟会提出这样一个条件,不由有些感动,他真想一口答应下来,但他不能,因为他无权作出如此一个承诺。他长叹一口气道:“赵司令所言令老夫极为感动,只是老夫无法作出如此承诺,这得当今圣上说了算。”

  我接着他的话说:“大人何不将此言转呈圣上,让他自行定夺?”

  李鑫安苦笑道:“赵司令何必逼我,你又不是不知朝庭中的事情,还是另外再说个条件吧!”

  我正色道:“也罢,我就提几个条件:一,我要当个总督,但不会离开怒江省,我的军队也不会离开怒江,二,我军只是在名义上服从朝庭,朝庭不得在我军境内任派官员,干涉本省内政,相应的,我也会每年给朝庭一笔贡礼,以示谢意。三,双方大军互不敌视,民间交易任其发展。四,朝庭若想调派我军出征,必需先得到我军同意,否则我军有权拒绝。总之,我军就象一个独立的附属国,大人可会同意?”

  李鑫安越听越惊,到最后竟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此苛刻的条件他也是万万没想到的,他勉强笑道:“赵司令如此条件,实是苛刻,若按你所说条件,岂不是朝庭一点便宜也没得到?还是放宽些条件吧!”

  我身边的东方白开口说话了:“本来就是朝庭兵败求和,我们也给足了朝庭面子了,除了俯首称臣外,每年还要给一大笔贡礼,再说朝庭有我军镇守南疆,也免了不少军费啊!怎会一点便宜都没有呢?”

  李鑫安心知要我军让出既得利益是不可能的,退而求次道:“至少朝庭也应该有任命官员的权利,否则还需要招安做什么呢?”

  东方白道:“李大人言下之意是我军若不同意,那朝庭就要动武了?可不知会派哪路大军前来?据我所知,朝庭精锐大多分布在边关重地,想来是不可能动了,否则一旦敌国趁虚而入,那可就不好玩了。难道是御架亲征?若带着全部御林军攻了过来,我军也确实不敌,不过皇上难道不怕乱军之中刀箭无眼吗?要不然就派一大将带御林军前来,但他又难道不怕京中空虚有人谋朝篡位吗?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些地方军可派了,不过我军对付这些地方军还是有几下子的。只怕大人下次来的时候就要封赵司令为两省总督了。哈哈!!”

  李鑫安等人听了不禁大怒,但心中知他说的乃是实情,相互交头接耳后,李鑫安又道:“话虽如此,可要按大人所说,那朝庭颜面何存?要知你们终究只有一省之地,并无太多险阻之地,惹怒了当今圣上,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倾全国之力来对付你们,这样的话,双方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反倒便宜了异国之人,还是双方各让一步,也好让我完成这个皇命。”

  我见他已有服软之意,心知不可太刺激于他,于是笑道:“也好,咱们各让一步。这样吧!我方任命官员需要得到朝庭同意,你看如何?”

  接下来的就是众人一起讨价还价了,活像一群斤斤计较的商人。经过一番论战之后,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大致上仍是我说的几个条件,只不过言词显得柔和了许多,另外还加上我方每年进贡的数目:白银二百万两,这相当于怒江省往年所得的三分之一了。我知道他们是想在经济上拖垮我,我却不在乎,因为我有我的方法。

  当又方签定协议后,李鑫安假笑着对我说:“赵司令,哦!应该是赵总督,以后我们就是一殿之臣了,还请多多关照哦!”

  我知道这是客套话,安慰我而已,也笑着回话:“李大人,你是老前辈了,又是天子近臣,以后还要请你多多关照才是啊!”双方一起大笑起来,只是心里却各有各的想法。

飞翔鸟中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