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八二六章 新大明帝国

第八二六章新大明帝国既然是仙师提出的,那当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没有反对的资格,更何况这东西对他也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权天授通过文字明确下来,如果说以前帝王说君权天授只是自说自话,但仙师主持下的这份盟约,就可以把君权天授这yi点变成世世代代传下的铁律。

  这对他的后代有好处。

  就这样仙师很快拿出这份盟约的主要纲领。

  首先开篇就确定了yi点华夏之民人人平等。

  华夏之民无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王公贵族,贩夫走卒,无论男女统统都平等,当然,这个华夏之民的范围比较灵活,具体解释这个由各家讨论决定,但只要纳入华夏之民的范围,那么就是人人平等。不准再以华夏之民为奴婢,哪怕当仆人丫鬟也只能雇佣,这个问题不算步子迈得大,宋朝就已经是这样,大明继承自大宋当然也要继承这yi点,奴隶制度本身是异族入侵的遗毒,这只能说是恢复旧制。包括皇帝与庶民也同样是平等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仅仅在于他得到昊天上帝的授权,但本质上他与庶民没什么不同,这yi点也不算什么,中国本来就是将相王侯宁有种乎。

  不过这yi条还是令包括朱元璋在内很多人都有些纠结。

  毕竟他们都奴仆成群。

  然而他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仙师提出的,谁也不敢不同意,朱元璋敢不同意那你这天命收回,汉王请上位,于是张定边的大军立刻顺流而下到应天了。

  更何况这时候高丽遭受天罚的后果已经流传开。

  开京整个消失,别说是这座城市里的人了,就连建筑都完全被抹去,甚至城墙都抹平,原本高丽王宫位置变成yi个大坑,在大坑周围好几里內完全yi片黑色焦炭,而向外围全是废墟,就连山林都烧成了灰烬,就连石头都烧成琉璃。天上下了yi场黑雨,这片黑雨落下的地方变成死地,所有人全都以各种惨不忍睹的方式死亡,不但如此,而且进入这片区域查看的人回去以后,也都很快身染怪病,在全身腐烂中痛苦死去。

  这场天罚至少杀死了二十万高丽人,这个时代高丽最繁华的城市连同他们的国王及大臣yi起消失。

  有二十万高丽人的死尸和灰烬做前车之鉴,谁还敢违抗仙师的意志?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于是人人平等写入盟约。

  当然,只是华夏之民人人平等,其他那些不在内,所以奴隶制依然会存在,实际上以后的奴隶制还很繁荣,反正只要不是华夏之民就行,比如这时候被抓来的那些yi二等人,他们肯定不算华夏之民,对他们可以尽情地奴役。以后不够还可以继续向外面去抓,倭国肯定不算华夏之民,南洋除安南以外那些也肯定不算,不过宋末逃亡南洋的肯定算,过些天大明舰队将巡航南洋告诉他们这yi点,时间才过去不到百年,这些人还没完全融入土人,他们的身份很容易辨别。

  同样人人平等也就没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区别,职业可以不同,但身份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否则就不是人人平等了。

  而享有的权利当然也不能有差别。

  比如说都能做官。

  总之以人人平等这个纲领,向下引申还会有无数全新的东西,这句话基本上也是整个盟约的基础。

  还有制度。

  这个倒不是杨丰提出的。

  这个是那些大臣们yi致要求,必须把大明未来的制度写入,他们得防止朱元璋以后搞事情,至于这个制度肯定不能三省六部制了,直接来内阁制就行,本身无论唐宋尤其是唐朝后期和北宋,实际上已经有了内阁制的雏形,政事堂和内阁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在朱元璋的强烈要求下没有宰相,而是皇帝直接管各部。

  这个要求得到杨丰的满足。

  反正他爱吃苦受累是他的事,不设宰相的话,以后他的子孙大不了再把首辅搞出来,他不能指望他的后代都和他yi样勤快。

  还有军制。

  军户制度肯定不行的。

  这种制度其实很落后,甚至远不如唐朝的府兵,征兵制加预备役制的新版卫所制度就行了,虽然征兵制的王朝后期往往出现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但根源并不在制度,而是在于朝廷对武将的压制还有基本不训练,另外很重要yi点是百姓没有什么国家认同感对于为皇帝战斗没兴趣。但火器时代这些都变成小事,火器时代的炮灰们需要的只是工业实力外加动用能力,单兵战斗力差点无所谓,能够以最快速度动员起来最重要。排队枪毙的炮灰们需要什么训练啊,征集起来发支枪教他们如何列队装弹射击就足够,最多有时间再教教他们拼刺刀,至于战斗意志的问题,这个可以用对外掠夺来刺激。

  当然,还有宗教。

  皇帝作为天命之主,实际上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布皇威于四海,宣教化于万国,让昊天上帝的光辉照耀所有黑暗的角落。

  这就足够了。

  难不成他们敌人在这方面更好?

  然后通过预备役制度源源不断征集的炮灰就可以高喊着口号,在对外掠夺的黄金和女人光芒吸引下,去昂首阔步席卷整个世界了。

  至于儒家那些陈腐的做准备。

  北伐的战事对朱元璋来说完全不值yi提,这时候徐达和常遇春统帅的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二十万拿破仑战争水平的明军完全摧枯拉朽,唯yi的限制只是后勤,为了确保后勤朱元璋正不断向北方移民,可以说只要后勤供应得上,徐达的大军可以推平任何敢于抵抗的。

  而对于朱元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陈友谅和张士诚送走。

  而送走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战舰。

  当然,还有道路。

  所以整个大明沿海所有能用的造船厂,全都开足马力建造远洋船,就像原本历史上他儿子下西洋yi样,只不过他要造的船就不是他儿子那水平了,要想把yi支两万人规模的大军,连同所需的作战物资,运送到万里之外,那必须得是真正的大船,最少也得来个五百吨排水量的巡航舰。

  这yi批建造的全是这个。

  而在造舰的同时,明军也开始通过云南向缅甸进攻。

  从广州起航的运输线运送物资可以,但运输士兵还是太远了,两万里的海路会造成大量士兵死亡,哪怕欧洲大航海时代这样距离的航行之后,死个三分之yi也不算大事,所以必须最大限度缩短运输距离。这样从缅甸启程就是最好的选择,打通伊洛瓦底江的水运线在仰光yi带建立据点,人员从陆路到云南沿伊洛瓦底江南下,然后在那里登船开始他们的远行。

  先把张士诚送到孟加拉。

  这点距离可以说不值yi提,航程还没从浙江到天津远呢!

  甚至这时候廖永忠的舰队就足以完成,这边陆路的明军打通伊洛瓦底江的航运线护送张士诚的大军过去,然后廖永忠的舰队载着他们到孟加拉,并且帮助他们完成登陆,同时帮张士诚建立自己的海军,以孟加拉为基地向南夺取锡兰沿海港口比如科伦坡,并且在那里建立据点,反正那里也算张士诚的,整个过程预期三年内完成。

  三年后这边的舰队也建起来了。

  然后陈友谅的大军出发,还是在缅甸登船到锡兰,等待西南季风北上马斯喀特,在马斯喀特建立据点,再从这里进入波斯湾向前直抵巴士拉。

  这个过程不会很短,预计陈友谅登陆巴士拉得五年后,实际上如果不是沿途敌人太多,而且朱元璋没能力保障后勤,他的大军走陆路是最好的,但这样的话朱元璋先得给他干掉东察合台和瘸子帖木儿,虽然这两家的确都在征服名单上,但那是最少也得十年以后的事情,所以陈友谅只能走海路了。

  关键字:___。

飞翔鸟中文    历史粉碎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