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十八节 学校

  “一千贯,两千贯,三千贯。”熊朗格一面霹雳啪啦的打着算盘,一面喃喃自语,坐在他对面的高丽人李进溪悠闲地喝着茶,翻看着还带着油墨香的《火鸟生活周刊创刊号。

  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时下汴京最热门的伶人李亚子,她在《火鸟生活周刊上大张旗鼓的向公众推荐她正在使用的满庭芳信用折服务,并对之赞不绝口,名人就是名人,短短的五六天的时间里,满庭芳信用折的开户数已经超过了三千户,消费总额——首席帐房熊朗格正在统计中。

  “算出来了!”熊朗格振臂一呼:“一共是四千二百七十三贯零六百四十八文。居然还有人去吃小笼包子都要用信用折。”

  李进溪很淡定的喝口茶:“我期待他们有一天买根油条都要用信用折。”

  “先生,车备好了。”碧玉走了进来:“您现在就去吗?”

  “现在就去。时间紧任务重啊。”

  “你要去哪儿?”

  “没有和你说吗?我买了一块地,准备开办我们自己的书院,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满庭芳金融学院。”

  “不是刚刚招了一些伙计吗?还要办学院,远水不解近渴啊。”

  “朗格兄,有时候要放长线钓大鱼——对了,下午替我去金银市场上看一看,最近金价波动的也挺厉害,你看看数据,是不是可以入手?”

  “我建议不去,我听到内幕,是联银的唐家三少爷在设套呢。别一头钻进去。”

  “那你看有什么可以买点的就买点吧。”

  “我去买棉花。”

  “嗯,把白上国的棉花吃个三成下来可以吗?”

  “你胃口太小了,至少要五成。”

  “那就五成吧,你看着办,我去学校那边看看。”

  坐上马车之后,侍卫长递给他一份今天的报纸:“宋国户部今天发了通告,将继续向市场投放八千万贯的交钞。”

  “这是要搜刮啊。”李进溪皱紧了眉头:“今年冬天,辽人和白上人的日子会比较难过了。”

  虽然辽国和白上国也都有自己的纸币体系,但是在跨国结算中,流动性大,又经历过数次挤兑风波而始终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宋钞却一直都具有不成文的等价物地位。

  在宋辽、宋夏的贸易结算中,宋国人不论是购买牛马、铁矿石、木材或者是其它初级产品,都是用宋钞与他们进行结算,而辽人和白上人再用宋钞来向宋人购买他们的工业制成品和奢侈品。这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公平交易,宋钞在其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流转的作用,但是精明到了骨子里的宋朝人却研究出了一个增量投放货币的国策。

  简要的说,就是大宋户部不断的征发宋钞,并制定大宋联银等若干家有着深厚官方背景的银庄,在对外的结算贸易中投放这些宋钞,使得夏国和辽国市场上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大大超出了需求。因为即便是在理论上,宋国对他,出口的奢侈品和工业制成品由于价格高昂,不是一般百姓能够负担的起的。所以根据宋国学者们的测算,每年回流到宋国的宋钞总额不超过总投放量的百分之三十。

  换句话说,宋朝人在源源不断的用洪水一样的花花绿绿的纸头换回了辽国和白上国的牛马矿石,实在是一笔有赚无亏的买卖。

  “韩相公压不下房价,但是可以压下牛肉面的价格。”李进溪感慨道:这一大笔宋钞投放到国际市场上之后,必然会大举进口牛羊、面粉、棉花等生活必需品,汴京老百姓热议了很久的物价风波,或许将以辽国和白上国的痛苦为代价转移。

  “其实,辽国和白上也知道宋国的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侍卫长忽然缓缓道:“难道李先生认为,辽国卖给宋国的牛羊真的是契丹自己养大的吗?”

  “那?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差不多,或者明白的说,是抢来的。辽国每年都从南方买来大量的茶叶,除了供给本部的消费之外,重要的用途就是高价卖给草原各部,并且额外征收茶叶税——那些游牧部落分布广泛,从鲜卑高原一直到阿提拉流域都有。先生,您没有去过鲜卑高原吧,那里的牛羊满布,水草丰美。而辽人用一斤茶叶就能换来十头牛,或者二十只羊,再把这些牛羊卖给宋人。辽人也不亏呢。”

  “一斤茶叶——十头牛!”李进溪的眼珠子快要掉到地上来了。

  “鲜卑高原那样广大,从东到西,有上万里,从南到北有三千里,牛羊不值钱,但是茶叶才值钱。没有茶叶,游牧人无法抵御水土不服的毛病。因此辽人仅仅茶叶一项就可以获得足以供应整个宋国所需的牛羊——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知道谁才是真正偷着笑的人呢。”

  一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李进溪在深深的震惊中来到了他亲自选定的书院,半个月前这里还是个庄园,现在已经挂上了满庭芳金融学院的牌子。

  “所有的学生宿舍和教室都是用原来的庄园改建的,为了赶时间,我们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建筑布局,只置换了一些家具。另外,初级班的先生也都陆续来报道了。”

  负责打理这一块的是好心的夏家女主人借来的一位总管,南洋人,祖上曾经是柔嘉女王麾下的禁军,不过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学生招收了多少?”侍卫长忽然问道。

  “按照李先生的吩咐,初级班招收了一百二十人,中级班招收了五十人,高级班就只有二十人了。”

  为了解决满庭芳当前人手严重不足的紧迫问题,李进溪除了招收一些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作为初级班成员之外,还额外的招收了中级班和高级班:中级班都是已经接受过完整的书院教育的年轻人了,需要对他们做的是进行一些金融常识的科普。而高级班的学院都有至少五年以上在银庄从业的经历。李进溪决心将他们培训过之后就作为自己的第一批助手。

  时至今日,土生土长的宋人们依旧抱着一颗科举做官的传统士大夫之心,即便是正儿八经的格物学院出来的学生,也会削尖了脑袋去参加工部和各路转运使司下的各种衙门吏员考试。毕竟俗话说得好:金饭碗,银饭碗,都不如衙门里的铁饭碗。

  “这就是大杀器啊。”李进溪自矜的道:“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了一个利字。”

  侍卫长笑了笑,没有接话。那总管又继续道:“先生您从南方请的那些教授,他们也都回了信,目前已经有九个人答应来了。”

  李进溪满意的点点头:“九个人,不少了…谁让咱们是初办的呢。”

  朱熹一生学通百家,门下专研与各种“奇技淫巧”的弟子不下数百人,但是因为他的失势,不少意志不坚定又畏惧韩侂胄权威的人,四散如猕猴,或奔走辽夏,或南渡南海,去封建国讨一口饭吃。朱熹故去之后,建阳那边留守的弟子也大多开始自谋生路,慢慢的分散到大宋疆域的各个地方去。事实上,朱熹的死对于思想史不仅是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更是另一个时代的先声。因为是在他死后,他的学说才因为学生的四散,而被极广泛的扩张开来,成就了启蒙时代最后的高潮。

  “我们去看看高级班吧,早一天把他们带出来,我们就能早一天轻松一些。”李进溪叹了口气道:“我真羡慕小灰熊,我也想过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报纸,然后五天只上一天班的神仙日子。”

  总管很快就把高级班的二十人召集了过来,他们都在不同的银庄里干过活的,有做帐房的,也有放贷的,也有负责讨债的,总而言之,林林总总,一个银庄里该有的各个部门的员工,在这二十人中差不多都能找出来。

  “长话短说,各位就将是我们满庭芳银庄的第一批中层员工了。”李进溪望着台下的学员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现债权,这些就是我们银庄不断周转以获得利润的奥妙。不过我们银庄,将不是一座传统的银庄。存贷款业务将只是我们银庄的四分之一而已。另外的四分之三则是:消费信用折、积存保险和风险投资。”

  “这些事关于这三者的讲义,你们拿回去慢慢看,十天之后我会再来和你们交谈——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今天我们先将一些别的问题——国际贸易与宋钞制度。”

  “让我们首先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简化为两个方面:大宋和辽、夏联合体。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划分吗?”

  一个学员举起手:“大宋是制成品输出国,而辽夏是原材料输出国。”

  “很好,你叫什么?”

  “我叫丁丁。”那个学员的青衫洗的都有些发白了,看来应该是失业很久了的。李进溪点点头:“很好,很好。大宋虽然地大物博,但并非每一样东西都能实现自给自足。比方说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香胰,香料需要从南海进口,而油脂需要从辽夏进口。需要这些东西,我们就要用钱去买。让我们想象一下,在边境上,一个辽人赶来了一百只牛,你走上去,和他谈好价钱,以每只牛一贯钱的价格买了下来。然后你赶着牛南下,找到屠宰场卖掉,得到更多的宋钱,又回到边境去买牛——这样不断的反复,在辽国会形成怎样的一种局面?”

  “辽国的宋钱会越来越多!”一个学员叫了起来。

  “没有错,在辽国,宋钱是不能直接作为支付工具使用的,如果你是刚才的那个辽国卖牛的人,你会怎么办?”

  “去换成辽币再用。”

  “向宋人购买东西。”

  “好,很好,下面我们分情况讨论,假设这个卖牛的辽人把手上的一百贯宋钞打算五十贯换成辽币,五十贯用来买宋国的出口品。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上,大宋向大辽输出什么?”

  “制成品。他可以去买香胰、买精米、买皮衣、买钟表…”

  “一头牛,我们假设它有两千斤重,从它身上可以剥下来至少一百斤的板油,这些板油经过提炼和加入香料之后就成为香胰。一两重的一块在辽国最便宜也要卖二十文。由于香料几乎不占重量,所以我们略去不算,扣掉两分的火耗,一百斤板油制成的香胰价值多少钱?”

  “二十五贯六百文。”

  李进溪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纸:“二十文一两的香胰一般用的是什么配料呢?我来看看,二十文一块的,就别指望太好了,一百斤的香皂中,要用掉大约半斤的廉价香料——成本价是每斤六百文。”

  “好吧,如果我们的辽国朋友来买香皂就会发现,他的一头牛只能换五块宋国产的香胰,也可以等价于一件精美的宋国产的皮衣或者半座准时的钟表。”

  “这还不是他最悲哀的事情。最悲哀的事情是,他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宋国的产品,否则他会饿死,因此他需要把宋钞换成辽币来购买自己的其它生活用具以生产更多的牛。然后下面,他就把问题转嫁给了大辽户部。”

飞翔鸟中文    宋国大革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