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0252章 做到了!!

  正文卷第0252章做到了!!

  /逼quge43/279273/

  台上灯光灭掉。

  音乐响的略早了一点,任鸣摇了摇头,郝院倒是没什么变化——谁要是期待首次联排就是首演水平,那就是外行了。

  旁白响起。

  “公元1912年,大清王朝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2000年封建王朝时代被敲响了丧钟…末代太后隆裕临朝称制,旋即颁布《退位诏书》。”

  一把尖嗓响起——这是谭子阳的戏。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唰,舞台前面的一束光亮起,大大的舞台上,一个小小的人影映在后面的幕布,同样小小的满洲凉帽龙冠,也看不出半分尊贵,谭子阳的尖嗓还在念着退位诏书,声音越来越低。

  侧台开始上演员,狼奔豕突,有人悲声喊着“皇上,皇上,都是乱臣贼子”,也有人高呼“哈哈,哈哈,共和啦,共和啦”…灯光渐渐亮起,隆裕太后和老太监露出面容,背后的牌匾是养心殿的字样。

  《末代皇帝》第一幕皇朝挽歌,开始了。

  整台话剧一共两个小时,第一幕只有15分钟,尾声也只有15分钟,第二幕刀妃革命接近50分钟,第三幕伪满洲国差不多30分钟的样子,加上各种换景、上下台,满满当当两个小时。

  大戏主要是两个点,一个是溥仪和婉容文绣的感情戏,主要是季铭、李澜和殷仝的戏。另一个是溥仪伪满时期的个人行为和内心变化,包括姚成铎的日本军官吉安刚直,以及投靠而来的谭子阳饰演的孙太监,面对强权和奴才,季铭饰演的溥仪,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然后这些表现,会组成一个统一的末代皇帝的政治形象。

  最终这两出大戏,在尾声部分被季铭的大段独白点出来,把编剧和演员对角色的发掘,彻底展现出来。

  这其实是不太符合中国哲学“意在言外”的习惯,但比较符合观众对话剧的审美要求——尤其是年轻观众,本身这出戏参与者是学生,观众也大多会是学生,编剧和主创,也都要考虑这一点。

  你让我猜来猜去,我就不伺候了。

  观众都是很懒的。

  季铭在第一幕过半的时候,终于登台上场。

  是他和英国人庄士敦在书屋的戏——那已经是逊位之后的第十三个年头。

  任鸣调整了一下坐姿,等灯光重新亮起。

  “老师,我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疆域和人口,比你们欧罗巴的国家大了不知道多少,为什么却在战争中屡战屡败呢?无论是八旗军、洋务,甚至是如今的北洋,面对外国人,都不堪一击?”

  季铭穿着背带裤、衬衣,剪了短发,梳着中分背头,戴着圆框黑边的眼镜。

  “台词真不错。”

  联排本身就是找问题,倒没有不能说话的规矩,郝院就评了一句。

  对溥仪的演绎,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让观众认同这演的就是溥仪,溥仪跟其他民国人物的区别是什么?在声音上、语言习惯上,措辞上…要让观众听在耳朵里,然后脑子里对应一遍,噢,这应该就是溥仪了。

  大部分观众本身对溥仪是没有一个明确形象的,但是他们又知道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很小就登基了,然后在紫禁城生活了十几年,才被赶了出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

  季铭在语调上的设计,是略慢一点,拖着一点的,还有一点放在台面上的装腔作势。

  但同时他又只有19岁,声音里肯定不是特别沉稳暗哑的,必然是青年人那种亮的、清的。

  所以打耳朵一听,就能听出来演员对这个角色的功课和掌控是不是到位。

  季铭的演绎,显然是很到位的。

  如果不是对角色的掌控已经到了一个很深的程度,任鸣也不可能让季铭去做那些更多的事情。

  底下坐着的全是专家,远比什么《演员的诞生》《演员的品格》要来的专业——章影后固然牛,但她只是个演员,而比如陈刚主任,表演系毕业之后,从教四十年,得有多少心得啊。

  更别说常莉,那是章影后的恩师。

  他们看戏的角度,跟观众是很不一样的,季铭走台,一步一个钉子,稳得要死。对台下亮相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气势,好像整个人都大了一圈,舞台和观众席的区别感,一下儿就分明起来。

  哦,台上是一百年前的紫禁城。

  郝院评点的台词,那就展示的更清晰——该是这样,没差。

  这就是好。

  观众看戏,看见的跟心里想的一样,这就是看见了一出好戏。

  演员演戏,演到观众心里,观众再拿着心里的,回头来跟他看着的比,那定然是好,这叫功力,也叫演什么是什么。

  如任鸣所说,季铭如今接近了小成之境,已经能演到心里头去了。

  天池老师感慨很深,舞台之外这些人,除了后台的陈老师,她算是见着季铭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像是赌一块翡翠原石,周冲是开出来的第一个窗,满目绿意,惊心动魄,等到了《演员》,到了《药神》,就是沿着这窗不断打磨开,没有裂纹,没有杂色,直到今天的溥仪。

  那就是一束电筒的白光,从这个窗口打下去,通透到底,绿意盎然。

  笃定大涨。

  真想看看这块翡翠最后被大师雕成或是摆件、或是挂件之后,得是多让人目眩神迷。

  “好。”

  “是好。”

  张晓泷微微点头,至少他演不了这么好,啧。

  第一幕落,第二幕刀妃革命起。

  当殷仝的文绣说出“臣妾,不,是我,我要同你——离婚”,观众们的呼吸都细了一点。殷仝的戏超出他们的期待,他们看的出来,季铭正在释放自己的气场,来影响殷仝的情绪,就像季铭在《遇仙降》拍摄时对小花的演员做的那样——只是更浓烈一些。

  殷仝在季铭的逼视下,内在的刚烈,长久以来的畏惧,后果的不可预知,混合成了这又惊世骇俗,又畏缩束手的矛盾表现——而这,就是文绣。

  看到这里,任鸣心里终于放下好大一块石头。

  季铭还是做到了。

  尽管直到全局合成的时候,季铭还没有让他放心,但是联排时,作为一个表演型的演员,季铭还是完成了任务。任鸣眯了眯眼静,舞台上的灯光在他眼里晕开来,好像以季铭为中心,一个光球笼罩住了所有的演员,他们在里头栩栩如生地演绎着百年前的历史片段。

  不过其他演员的稚嫩,没让他留在那种感觉里太久,就被踢了出来。

  “要是人艺的戏就好了。”

  感觉跟他一样的,有很多。

  季铭的戏越是好,整体的效果越是好,越让人觉得可惜——殷仝、谭子阳等等这些人的表演瑕疵和功力缺失,始终会让他们觉得,如果是更成熟的演员的话,一切肯定更完美。

  不过,眼下已经足够好了。

  溥仪和文绣激烈的对质,在季铭的托举下,完成的可圈可点,殷仝自己都觉得浑身发热,那种热烘烘的温暖的感觉,是她在排练时偶尔才能出现的——每一次出现时,必然是她给出了自己能力范围内,最满意的表现。

  就像现在。

  跟季铭的那种气场交融的契合,都让她觉得自己是不是爱上季铭了。

  直到下台看见鬼子装扮的姚成铎——哦,这个鬼子才是我男朋友。

  姚成铎从殷仝眼里看见了一丝嫌弃。

  不过念头只是稍微转了一下,就被紧张替代了,吉安刚直这个角色,融合了历史上土元肥贤二,还有板垣征四郎的一些史实——在第二幕中,他也是有比较重要的戏份的,这会儿实在没有精力去考虑那点嫌弃是什么意思。

  随着剧情推进,各个角色粉墨登场。

  季铭几乎不下台,对手戏,独角戏,台词,独白,在舞台上奔来奔去,激动的,踉跄的,迟疑的,愤怒的,不同的步幅和节奏…简直像是个炫技场。

  当季铭最后的独白悠远又麻木地结束,他身体几乎快脱力了。

  精神上的极度振奋和身体上极度疲乏,像是一把刀子在庖丁解牛,把他灵肉分离。

  “呼。”

  还是吃力。

  季铭摇摇头,如果他的功力完全到位,是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的。

  不过超常发挥了,也是个值得开心的事情。

  等二十个多人,一脸兴奋地上台谢幕,底下十几个观众不吝啬掌声的时候,季铭闭了闭眼睛,这台戏耗费他半年多的戏,终于临近圆满了。

  “感觉怎么样?”

  季铭跟老师们问好之后,任鸣亲自给他递了瓶水,才问到。

  “有点吃力,但完成的还可以吧。”

  任鸣笑了,点点头:“还是很清楚的嘛。”

  “…谢谢。”

  “哈哈,可以的,比我想象中好很多,相当多。不管是你自己的表演那一部分,还是对手戏那部分,都比我想象的更好,你的临川发挥挺让我吃惊的,天生的舞台型演员啊。”

  季铭觉得也是,他排练和登台的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

  站在台上,他都觉得手腕上的锦鲤在微微发热,他不知道那是幻觉还是真实的,但确实他登台的时候,整个状态会上一个台阶。

  “季铭,恭喜你啊。”

  “哈哈,谢谢天池老师。”

  拒绝了《演员的品格》之后,他还没跟天池老师交流过,也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排除他自己的怪癖,不管怎么说,《品格》都是个不错的机会,选手们都是新人,也更适合他去调教。

  “跟大导演合作感觉不错吧?”天池老师捧了一下任鸣:“你看你,先是田明鑫,然后徐铮,哦,中间还有程凯歌,现在又是任院长,一点一点地把你打磨成现在这样。”

  季铭认同地点点头。

  他不是没有跟其他导演合作过的,比如《演员》的时候,跟江浙台的大小导演就合作过啊,那水平差距确实不是一点两点。更别说像任鸣这样,还能点醒他在表演上的一些迷思。

  要不人人都想要跟大导合作,不仅仅是咖位的问题,那种提升更是求也求不来的。

“行,明天休息一天,你也再想一想,我觉得这一次联排结束,你觉得吃力的那一点,应该是能够补上来了  推荐的小说:

飞翔鸟中文    我成了一条锦鲤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