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既出,满堂皆惊!
沈一贯发抖着胡须,指着郭致远咬牙切齿道:“勇敢!你胆大包天,乱闯朝堂重地,冒犯龙颜,尤不知悔改,认真罪该万逝世!”。
万历眉头皱得更紧了,若说刚才郭致远闯宫之举还可以说是一时激动不懂规矩,但现在在自己质问之下还逝世不认罪那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了!难道这小子就是一个愣头青?万历眼中闪过一丝扫兴之色,招招手道:“罢了,你乱闯朝堂重地,大声喧哗,本是逝世罪,念你少不更事,饶你一逝世,拖出往,廷杖三十!”。
那两名带刀侍卫立即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提起郭致远就往外拖,郭致远要的就是语不惊人逝世不休的效果,这样才干给万历留下深进印象,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实在心中早已想好了对策,大呼道:“且慢!我大明向以忠孝立朝,圣上更是以孝道治天下,天下百姓莫不夸奖!古有缇萦救父,史章传颂,流传千古,然众人不知,若无汉文帝之圣明,又岂有缇萦救父之千古佳话…”。
“今小民不才,欲效仿先贤,为我父叫冤,续千古佳话,闯宫亦是无奈之举,圣上圣明远胜文帝,又岂会因孝道治小民之罪,沈相不问缘由便要将我处逝世,岂不是要陷阱陛下于不孝不义?!…”。
沈一贯也不是省油的灯,脸色微微一滞之后,立即怒斥道:“好一个牙尖嘴利之徒!妖书一案郭正域有重大嫌疑,圣上明察秋毫,自有圣断,又何来冤枉一说?你乱闯朝堂重地是不争的事实,你认为你巧言令色,就能蒙蔽圣上吗?!…”。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郭致远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尽不相让地反驳道:“圣上明察秋毫,自然不会令我父含冤莫白,方才我在殿外听得分明,圣上已拟让我父无罪开释,官复原职,奈何沈相明明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妖书案系我父主使,却仍逝世咬不放,分明是欲治我父莫须有之罪,小民再不挺身而出,恐我父已冤逝世在狱中!沈相这借刀杀人之计虽妙,却恐难堵这天下悠悠之口!…”。
“你!…”沈一贯气得浑身直颤,森然道:“你休要血口喷人,诬陷当朝首辅,以下犯上,按律当斩!…”,说着就转身对万历拱手道:“臣请圣上将这狂妄小儿治罪,圣上若是不准,老臣唯有告老还乡了…”。
沈一贯这是出尽招了,明朝的首辅似乎都挺爱好用这招撂担子,而且往往都很有效果,毕竟天子是需要人干活的,首辅都不干了,天子自然也得郑重处理了。
不过这次沈一贯的尽招却没见效,万历见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又好气又可笑,而对于郭致远面对当朝首辅,尽不畏惧,针锋相对,居然尽不落下风,也是暗暗称奇,倒是让他起了几分惜才之心,就对沈一贯摆摆手道:“沈爱卿,你何必与一懵懂小儿一般见识,爱卿忠君体国之心,朕岂不知?告老还乡之言切莫再提,爱卿乃国之重臣,怎能意气用事?!…”。
说完就板着脸对郭致远训斥道:“郭致远,沈爱卿乃当朝首辅,岂是你能胡乱编排的!念你少不更事,又出于一片孝心,情有可原,朕且饶你这一回,若再胡言乱语,定不轻饶!还不快向沈相请罪?!…”。
万历言语虽厉,但若仔细视察,你会创造他嘴角实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而他这一番处理,表面上是宽慰了沈一贯,训斥了郭致远,实际上却是偏向郭致远的,大家想啊,沈一贯连告老还乡的尽招都使出来了,最后却仍没奈何得了郭致远,那真正吃亏的是谁啊?
郭致远也是知道好歹的,他的目标已经达到,若还不知进退,那就真是愣头青了,先对万历行礼道:“圣上圣明,谢圣上不杀之恩!”,又转头装模作样地朝沈一贯拱手道:“小子无状,请沈相恕罪!”。
沈一贯虽恨极了郭致远,但万历已经给足了他面子,他也不好再不依不饶了,冷哼了一声,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郭致远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来,自然要一鼓作气了,持续道:“妖书一案,我父郭正域被奸人陷害,所谓的间接证据,亦不过是通过刑讯逼供屈打成招,或是暗中领导捏造出来的,其目标不过是借妖书案构陷忠良,排除异己,我父一向正直敢言,刚正不阿,才致蒙冤下狱,妖书案已本钱朝最大的冤狱!小民恳请圣上为我父主持公平!洗脱冤屈!…”。
万历帝微微皱了皱眉头,转头向沈一贯面无表情地问道:“沈爱卿,他说的可是实情?果有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之事?…”。
郭致远没有点名道姓,但在场合有人都能听出他的每一句话都在针对沈一贯!沈一贯毕竟是官场摸爬滚打四五十年的老油条,脸不红心不跳,先对万历回复道:“尽无此事!圣上切不可听信这巧言令色这徒教唆!…”。
说着又转身指着郭致远厉喝道:“小子,你若认为凭你空口白牙就能诬陷本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说证据是刑讯逼供捏造出来的,可有证据?若无证据,你便是诬陷朝廷重臣,按律当斩!…”。
证据?历史书上一大把呢!郭致远等的就是沈一贯这句话,心中哈哈一笑,利用自己穿越上风的机会来了!朗声道:“按照沈相的指控,我父是与沈令誉合谋刊刻妖书,本日三司会审,三法司将提沈令誉与其奶妈龚氏之小女到堂审判,主审官问龚氏之小女:‘你所见妖书之印版共有几块?’,龚氏之小女答曰:‘满满一屋子’,圣上,众所周知妖书不过寥寥数页,印版又如何可能满满一屋子呢?显然指控我父是与沈令誉合谋刊刻妖书的证词,都是龚氏之小女在严刑逼供之下信口胡编的!…”。
沈一贯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一派胡言!三法司会审尚未结束,主审官如何提问,人犯如何作答,皆是即兴而为,并无定式,你却说得如亲见一般,难道你还能预感未来之事不成?!”。
郭致远不慌不忙隧道:“不错,小民幼年曾经随着一位游方道人学过周易占卜,虽是雕虫小技,却的确可以预感未来之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