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第五四八章:这什么人物关系啊?!之前在和刘文强吃饭,遇到这老生的时候,对方脸上画着脸谱不说,还戴着髯口遮住了半张脸。
半天李世信就听着声音熟悉,直到这家伙鞠躬时候,他心里才猛然间对上了号。
想着刚才老人和儿子的一番吵闹,冲突的起因似乎还跟之前那瓶茅台有关系,李世信呵呵一笑。
对一群老粉做了个稍待的手势,在赵瑾芝和吴明的疑惑目光中,走上了前去。
“老兄弟,真巧啊,没成想在这儿遇到你了。”
身后突然出现一人,将正在气头上,准备跟自己儿子死磕的老头吓了一跳。
回过神,缩着身子将李世信打量了一番,老头瞪大了眼珠。
“奥!你是,你是你是......识货的内个!”
听到老人对自己的称呼,李世信额头瞬起几条黑线。
对于老头对自己的评价,他只能无奈一笑。
没有经历即将断代的梨园术技能梦境前,他对于京剧的审美主要源自于老人本体的记忆。
在老人的那些记忆片段之中,关于京剧的部分其实并不多。大多都是在小区里下棋打牌时,听广播或者类似什么评书机里面的一些名段。
勉勉强强,算个知道些名段,靠着嗓子好能照葫芦画瓢来上那么几段的京剧爱好者——连票友都够不上。
但就是按照那样的审美标准,李世信也觉得那一天的老生唱的一般。
之所以鼓掌喝彩,完全是因为老生当时那一句“戏己开腔,八方来听。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不论台下有或无人,都要唱完。”和那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凡人不听不代表鬼神不听。”
这份对手艺的执着,真是戳了李世信的心窝子。
在左邻右舍的不满和旁人的议论之中,孙连城深深的吸了口气。
看着老头脸色涨红,李世信摇了摇头。掏出钱包点了三千块钱,默默的塞到了孙连城手中,转身走出了人群。
可就当他转身走了两步,身后就响起了一阵哗啦啦的声音。
下一刻,就见到满天的红票子,随着微风飘荡开来。
“姥姥!”
身后,响起了一声混不吝的爆喝。
“老子特么为了这个家,干了半辈子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今年老子五十七了,半截入了土。这辈子没什么追求,就好京剧这一口。到老了到老了,我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儿,怎么啦?老子是当爹的不假,可当爹就得委屈着自己憋憋屈屈的活着?”
听着身后一声饱含委屈的怒吼,李世信无奈的摇了摇头。
“谁说也不好使,今儿就是今儿。跟你们明说了,老子就想替自己活上那么一回!人这辈子,要是不冒失一回,不顾得失一回,赴汤蹈火一回,那还来这人间走这一遭干卵蛋?”
随着又一声怒吼,李世信停下了脚步,猛然回过了头。
人群之中,看着所有人无奈的眼神,孙连城深吸了口气。
“俺好一似丧家犬,满腹的含冤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游在浅沙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或许是一口气在心里憋的太久,当着所有人的面,孙连城扯开了嗓子。
救人如把弥陀念,我明日保他...过昭关!”
当李世信那洪亮清晰,气息悠长,韵味十足的唱腔一出,四周立刻就响起了一阵议论。
京城里的老人,别管喜不喜欢,大多都是跟随者父辈们听戏长大的。
“呦!这腔调,多少年没听过了啊!”
“呦喂,这哪儿来的角儿啊这是?”
“面生,现在京里面叫得上号的也就那么几个,倒是没见过这位。”
看到李世信一个外人给家里不懂事儿的老人撑腰,孙宇明沉下了脸色。
“老先生,这是我们家事,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随着他话音,一声噗通闷响,便突兀的响起。
不知道什么时候,孙连城已经泪流满面。
在孙宇明的惊诧之中,一把抱住了李世信的大腿。
“奶奶!”
收到附加享受的喝彩值,497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