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先丢了一分,干扰弹也已经释放掉了四组,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必须反击。”雷战默默地思索着。
战斗机机体修长狭小,空间有限,每一寸空间都弥足珍贵,给安装干扰弹设置的空间非常小,干扰弹的数量极其有限,歼系列的中型机一般只能够安装四组,而作为重型机的歼也只有六组而已。
现在的情况对雷战而言极为被动,干扰弹仅剩下两组,红外干扰弹和箔条干扰弹各一组。
只要再来一枚导弹,这两组干扰弹也势必保留不住,这样他就少了一个防御的手段,所以他必须反击。
拉杆,蹬舵。
雷战操纵歼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调转了机头。
转载于机头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座舱内的雷达屏幕上瞬间多了一个闪烁的型号。
位置左前方,距离公里。
“先接我一记电子攻击吧。”
雷战扭头死死地看着左前方,似乎能穿透公里的距离,看到视线之外的歼一般,启动了电子干扰。
霎时间,从机腹中挂载的电子干扰吊舱中,一束不可见、不可触摸、
杨洛接连几个大过载机动,都没有能够规避掉,雷达倒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再度在屏幕上显示出了歼的信号。
“滴!…”
一道更加急促的蜂鸣取代了雷达告警声,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发出了刺耳的警报。
杨洛深呼吸了一口机载设备传输的高纯度氧气,启动电子干扰,上推节流阀,拉杆蹬舵进行大过载机动。
并没有转身逃跑,杨洛反而是循着歼的位置机动过去。
准确地说,歼实际上跟来袭的导弹是相向而行。
这也让杨洛没法释放干扰弹,如果释放干扰弹,势必要转身掉头,把干扰弹布在导弹与战机中间。
然而,杨洛并不想这么干,他想的是把与歼的距离拉近到视距之内,让雷战也体会一下被追赶的感觉。
当然,杨洛也并不想就这么白白地送给对方一分,他还是要进行规避的,只不过这个规避方式有点冒险,必须精准地把握住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警告提示声已达到最高频率,响彻于歼战机的座舱之中,非常的刺耳。
这如同重锤一般、能够冲击内心 态猛地往更高的地方呼啸爬升。
导弹发现目标向可逃逸区域规避,内置计算机随即疯狂地进行新的计算并发送出新的指令。
然而,导弹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达到了马赫,与歼之间的距离又太近了,根本就来不及执行指令进行急转弯,就从歼下方一掠而过,顿时失去了目标信息。
这一切,都是经过了杨洛的精密计算,这也是正面迎向导弹唯一能躲避导弹的方法。
来袭的导弹与战机大致在一条直线上相向飞行,但距离比较近的时候,瞅准时机突然拉起战机,使得战机与导弹之间呈一个锐角,有很大的概率规避掉导弹。
导弹会因为速度太快和距离太近而来不及转弯,即使转过弯了,也有很大可能超过设计的可承受过载范围而解体自毁。
当然,想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空战经验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拉起战机的时机必须要把握得非常非常精准,提前一秒或延后一秒时间,都不足以躲避掉导弹,都会被导弹命中。
杨洛他做到了,成功地规避掉了一枚导弹,这得益于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