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91章 旧案推理

  “晋归义羌王”金印,不仅印章材质价值不菲,它本身就有很高的历史考据价值。

  譬如,义羌王究竟是谁?羌都究竟在哪里?

  史无定论啊!

  在建国前,包括王国维等史学大家都认为,义羌王是冉駹(rǎnmáng)族群中的羌人部落首领,并认定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这一结论持续多年,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正论。

  可是,王国维大师故去十二年后,也就是三九年,甘省靖远县大芦乡的农民宋廷魁,在祖厉河岸边拾获一枚金印,也就是现如今陕省博物馆馆藏的“晋归义羌王”金印。

  这下历史学界迷糊了。

  川省茂县与甘省靖远县,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于是,义羌王究竟是谁?羌都究竟在哪里?历史学界为此争论不休。

  现在普遍的说法,将羌族分为南羌和北羌(也就是熟羌与生羌)。

  即便这说法正确,那么,义羌王是谁?依然无从考证!

  呵呵,一地鸡毛。

  李承一直低着头,王龙生个头要比李承高出两三公分,看不清他的神情,否则会第一时间怀疑这小子知道故宫被盗案。

  王家三兄弟也是倒霉催的。

  这枚最珍贵的金印,捂了五年多时间,一直没出手,原以为跑到国外找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安全脱手,却没想到碰到李承这么个怪胎。

  当时被盗的,一共有五枚印章,不过只有四枚真品。

  其中一枚是汉代汝阴侯夏侯婴的玉印,展出当天,真品被北大历史系侯裴中教授借走,于是使用仿制品替展(千万别认为故宫展出的东西都是真品哦),免遭一劫。

  剩余四枚,现如今有三枚在李承手中,还有一枚“晋庐水率善百长”驼纽铜印下落不明。李承很想问一句,可这话没法问。

  李承盘玩这枚金印足有五分钟。

  王龙生也不催,他以为李承在估摸这枚金印什么价位呢?倒是旁边的瘦麻秆不耐烦了,低声埋怨,“买就买,不买就拉倒,这么个金疙瘩,还能看出花来?”

  这句话,把李承惊醒。

  他抬头朝瘦麻秆笑笑,“这可是金疙瘩呢,不得仔细看看?”

  老大王龙生连忙帮弟弟道歉,“我弟弟,他无心的,还是个孩子…”

  “我知道。”李承笑着摆摆手,打断他的话。他也看出来,三兄弟,老二肯定有病,老三似乎有点弱智,不是很明显的那种。

  又晃晃手中的金印问道,“这枚金印,什么价?”

  “两万!”王龙生脱口而出。

  “价格高了!”李承还价也很直接!

  两万的价格高么?不算高,但这次李承必须砍价,因为这是货真价实的赃物!而且还是他知道来龙去脉的赃物!

  另外,他刚才已经琢磨过,这三枚印章,是北上京城、打开京城古董圈最好的敲门砖!

  是的,他准备捐献给京城大博,用它们来打破京城收藏圈!

  京城收藏圈相当封闭,想要挤进去,必须要得到其中主要人物的认可!主要人物都有谁?嘿嘿,说不好听点,全都聚拢在几大国家级博物馆周围!

  除此之外,都是编外民间收藏家,连已经开设观复的马未兜都是非主流!

  因为准备“白捐”,李承自然要还价。

  “这可是金的…”王龙生没想到这次李承还价这么坚决,辩解一句。

  “是混金!内含铜和锌!”李承立即打断他的话。

  所谓混金,就是金铜锌组成的混合金块。

  西晋朝廷本就不富裕,为这些外族颁发官印时,能多不值钱就用多不值钱的材料,譬如那两枚印章,用的就是黄铜(铜、锌组成);这枚印章因为主人是“王爵”,不能太简便,使用的是七金二铜一锌的配比。

  所以,这东西肯定不能按照纯金算材质。

  他张张手示意,“你说个价位。”

  “一万,最多一万!我给你现金!”李承一口价,砍一半,毫不手软。

  王龙生一怔,刚才见李承买那两件印章很爽快的模样,还以为对方就是“纨绔豪爽”的性格呢,所以他才想着把这枚金印卖给对方。

  哪知道…假象!

  不过,既然拿出来面世,王龙生就没想着再收回去说我不卖了。他当兵出身,性格很谨慎,很清楚这东西多一人见到多一份危险。

  “能不能…加点?”看看身后两位弟弟,这位漕州壮汉放低声音,有点哀求的味道。

  “看在老乡的份上,再加一千,一万一美金。这是黑市…再多你就收回去吧。”李承掂了掂,并作势将金印还给对方。

  王龙生心底合计了会儿,三枚印章一万三,能用上一段时间,至于以后…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

  他很干脆地点头同意。

  交钱交货,三兄弟很利索,直接卷铺盖,收摊,走人。

  那位瘦麻秆,临走前还对李承摆摆手,他是真的因遇见老乡而开心。

  李承盯着三兄弟离开的背影,直到最后,也没有询问还有一枚铜印去哪儿,也没有询问那枚仿制品玉印又流落何方?

  自己不是警察,也不是故宫的人,为这点事得罪敢在芝加哥南城混的狠人,犯不上!

  “这是黄金做的?”李承愣神的功夫,手中的金印被安德烈抢走。

  刚才交易的全过程,都是用汉语完成,安德烈完全插不上嘴,而且他也有种直觉,刚才那汉子,并非善类,所以一直忍到现在。

  松懈下来的,还有吴伟,他一直站在李承的身后。

  刚才,王龙生给他的感觉,就像一头猛虎…在他看来,黑人蒂姆身高一米九,又黑又壮,真要生死对博,两个黑大汉他都不惧,可王龙生不一样,身上的杀气非常浓。

  依照年龄推断,这人绝对是从自卫反击战的一线下来的,兵王的那种,而且,来芝加哥南城后,也没少动刀,搏命的那种。

  这是个危险人物,回宾馆一定要和李少说一声,这种人,能不接触就一定不接触。

  那边,安德烈与杰夫翻看着这枚金印,除抽象的骆驼还能认得,横平竖直的汉篆体文字,在他俩看来就是天外文字,完全看不懂。

  “这是印章?黄金的?有价值?”安德烈性子急,几个短句连续问出。

  “这是中国一千六百年前一位王侯的印章…”

  还没等李承说完,安德烈和杰夫的“啊”“呀”惊叹声响起,一千六百年前,好遥远的事情。这种惊叹,让李承和吴伟都莫名的多了一份自豪,这就是悠久历史传承的自豪感。

  “王侯…”安德烈拿着金印在掌心比划,又问道,“怎么这么小?我记得有一次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印章,比这大太多。”

  说完,他还用手比划个盘子大小。

  李承翻翻白眼,这家伙真夸张,你怎么不比划个大盆呢?

  “那是玺,这是印,而且是随身印,绑在手腕或者胳膊上的,就和你用的签字画押的印章一样。像你说的那么大,怎么携带?”

  “哦哦!”这家伙,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沉默片刻,他最终还是问道价值上,“这东西值多少?你是不是又大赚一笔?”

  “这玩意我要赔钱,这枚,连带着最开始的两枚铜印,都是来自故宫的赃物!我准备捐赠回去。”李承没隐瞒三人。

  这下,轮到吴伟一愣,安德烈与杰夫不懂故宫是什么,他太清楚了。怎么也没想到,这三枚印章,怎么是故宫里面的东西?

  忍不住问道,“是京城那个故宫?”

  李承点点头,简要地将当年故宫失窃案说了一遍。

  有安保在现场,大白天偷盗成功,且追查不到任何线索,这也太匪夷所思,三人都听傻了!

  倒是吴伟先反应过来,“一定有内鬼,吸引了安保的注意力,而且内鬼很可能就是安保中的一员。只要把当时三名安保抓起来仔细审问,肯定能查到结果。”

  “这一点,警察肯定能想到,但依旧没能审问出结果,那么…这名内鬼安保,有极强的反侦察反审问能力…”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变低,看向李承。

  李承咧嘴笑笑。

  是的,他也怀疑王龙生就是当时三名安保之一,因为他从王的口音中听出一点京味儿。

  这事应该不难查,稍后就可以给赵帆打电话,故宫的人事处,应该还有当时聘用安保的资料。如果王龙生当时在故宫做安保,百分百就能确定,他干的!

  四人又将另一条通道逛完,李承手中再次多出一件小玩意,算是小极品。

  这是一块疆地鸡血石,没错,疆地也产鸡血石。

  疆地鸡血石的主产地为乌尔禾戈壁,其成分以辰砂为主,质地偏硬,但块大血足颜色好。

  疆地鸡血石,与巴林、昌化鸡血石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讲,疆地鸡血石有“血”无“地”,不能算是真正的鸡血石。

  印章石这种东西,重点在于主人喜欢,是昌化还是巴林亦或者是疆地,真的那么重要么?

  李承手中的这块疆地鸡血石,足有一点五公斤,估计是被维族人带来的,不知怎么落到黑市上,混在一堆杂色盆景石中,被他以十美元的价格拿下。

  回去后,要么雕刻摆件,挺好看的;要么劈成几块做成一套印章,鉴赏印、书斋印、人名章、字号章、收录章,算下来也要不少石料。

  话说自己玩古董也算有所得,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印章呢。

  今天来黑市不过瘾,倒贴一万五,正琢磨着呢,挎包中电话响起。

  按下接听键,是赵帆。

  没别的事,肯定是问罗宇捎带什么东西回港。

  刚好可以和他聊聊今天的事。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bxwx123/

飞翔鸟中文    异国猎宝档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