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向东行走,途径几个室内摊台,就看到一大片青铜工艺品区。
李承很快瞥见熟人,不止一个。
王水根正站在一位四十岁所有的中年人身边,那位中年人,李承也有过一面之缘,云州天光墟从他那购买到“战国秦国栎阳鼓”的潘兴,记得他公司叫做什么中州铜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额,旁边的那个毛头小伙计也在,好像叫潘四的。
一拨人走过来,自然吸引住王水根、潘兴等人的目光。
潘兴应该和那位黑瘦摊主认识,两人还微笑着点头,算是招呼。
李承三人推着手推车,走在最后,见潘兴的目光扫过来,对他拱拱手,“潘老板,原来水根叔说的人,是你啊。”
潘兴恍惚了一下,很快想起,大悟道,“哦,原来是你啊。”
估计他没能想起李承姓什么,旁边的王水根反应挺快,虽然不明白李承为什么和自家大佬认识,可他还是立即低声和潘兴嘀咕一句。
潘兴话语稍稍停顿后,继续说道,“李老板来天门?还和老王这么熟?真是缘分。”
边说,他边往李承方向走,笑着伸手过来。
“还真是缘分!”李承笑嘻嘻与他握握手。
确实没想到,在云州天光墟摆摊卖铜器的摊主,竟然是天门黑市中的中原帮大佬。
两人的对话,自然引起摊主还有竞拍同行人的注意,那位摊主走在最前面,稍稍放慢脚步,回头朝李承与潘兴看看。
李承连忙对潘兴比个手势,示意自己要走,“我马上回来,潘老板,下午有时间,好好聊聊。”
“你这是…”潘兴看了眼这阵势,立即明白过来,“看上许老哥的货?”
又回头对那位摊主喊道,“许老哥,这位李老板是我的朋友,稍后还请你照顾一二啊。”
这么一看,还真有江湖大佬的派,挺会来事的——起码李承听着心里很舒坦。
那位姓许的老板,笑着说道,“好说,照顾没问题。只是,东西能否拿到,我不敢保证,还得看李老板自己的豪气。”
手推车暂时没用,李承索性放在潘兴的摊位,让周典拎着画匣还有一纸箱书房铜器,和潘兴、王水根挥挥手,又跟上队伍。
等李承走远,潘兴揉揉下巴,琢磨片刻问道,“阿水,说说怎么认识这位李老板的?”
王水根看看潘兴,眼神有些闪烁,他已经有些后悔将李承带到潘兴面前——指不定这个客户要被撬走——潘兴的资源是王家叔侄难以比拟的。
中原帮,只是外人给他们这帮在天门市场抱团的中原摊贩的一个统称。眼前的潘兴,从改开后不久,就来到这里摆摊,十多年来,他带出来不少同村人,做事还算公正,又敢于出头,便成为大家的头头,有了“中原帮”大佬的派头。
王水根、王胜奎叔侄是后来加入的,外围成员,算不上潘兴的嫡系——潘的嫡系都是同村。所以,王水根也在思忖着,要不要把李承的底细托盘给对方。
他也是江湖老手,很快有了定计,咧嘴笑道,“这位李老板,还真不是普通人,他在摩罗街,有着一家店面,主售西洋的那些鬼东西,生意还不错,以前让我家阿奎帮他搜罗过国内西洋货,因此认识。”
他将重点放在西洋艺术——这肯定不是潘兴的供货渠道,以此来打消潘兴的重视程度。
“这样啊…”潘兴眨眨眼,眼珠子转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老板的住处,就在天门百货市场后面的村落中,一间独门小院,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院子里收拾的挺利索的,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园。
院中,一位三四十岁的妇人,带着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在吃饭。见一拨人推门进来,那妇人慌忙站起来,“哎,你回来啦。”
许老板点点头,径直往里走,那妇人迎过来,看看他身后,低声说道,“我去准备午饭?”
立即有人喊道,“嫂子别客气,我们买完东西就走,不麻烦。”
徐良玉抬手喊道,“老许,快点吧,吃饭以后机会多着呢,大家都等一上午了。”
自从潘兴与李承打过招呼之后,这位徐良玉老板,再也没和李承说过一句话,原先想要打那套文房古玩的念头,也没了。
“既然大家都着急,那这就开始。”许老板哈哈一笑,将手中木匣,放在餐桌上。那妇人和孩子,赶紧将桌上的两盘青菜撤走,躲进屋里。
“老规矩,东西在这,想要上手的,大家轮流看。”他指指木匣子,“看完之后,各位想要竞标,就把价格写在纸上,顺便写上姓名,投到木匣中,我现场开标,价高者得。”
这是最常规的暗标流程。
“另外,我必须叮嘱一句!”许老板眼睛从这十来人的面上扫过,语气略显硬气,“各位跨入小院,就是同伙,没标上的也莫要心怀怨愤,我老许在这一片,也有些年头。”
算上李承,一共十三位参与这次暗标,叽叽喳喳的表示绝对不会,倒是有人有意无意的看了李承两眼。
李承这会正在往小院子的厢房打探,如无意外,这边的厢房应该是许老板的库房,窗帘蒙得很严实,门上用明锁套暗锁,双保险。
那位曾经提出陈炯明竞字款的三十来岁戴眼镜学究,嚷嚷道,“许老板,你太多心了,赶紧开匣子让大家过过瘾。”
该说的都说了,许老板打开木匣,把八棱青瓷瓶扶正,闪到一旁,再度喊道,“瓷器行的规矩大家都懂,瓷不过手。一个个的上手,谁崒了,我老许不要多,陪一百万就行!”
反正排在最后,李承也不着急,笼着胳膊也不靠近里面的圈子。
李承虽然瞧不见圈内,能听见有人惊叹、喧哗,“哦,有款,太平戊寅!”
有“太平戊寅”款款?百分百是越窑上林湖窑口出品。
太平兴国,是北宋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一个年号,共使用八年,太平戊寅就是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王钱家为表示衷心,也是用宋代年号纪年,而当时的上林湖越窑,正处于吴越国的范畴内。
太平戊寅这一年,发生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吴越国纳土归宋。
太平兴国三年五月,吴越王钱俶入宋京开封,将所部十三州,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卒,悉数献给宋朝,成就一段顾全大局、丝国一统的历史佳话。
当然,这是广义上的赞美,其中更多的是波诡云谲的斗智斗力。
太平兴国三年三月,吴越王钱俶来开封朝贡,想要尽最后的努力,能否保证“不纳土”。
为此,他倾尽国库所有,敬献金银瓷器、各色宝珠绸缎,装满近千辆大车。据记载,汴河东水门,为了过钱俶敬献之礼,封闭了整整七天。
这些礼物中,就有近百车带有“太平戊寅”款的各色越窑精品青瓷!
可惜,依然没能打动赵光义,他一面安抚钱俶,一面找各种借口不放钱俶离京,同时又用陈洪进纳土(南唐最后的节度使)来旁敲侧击…
钱俶抵不住压力,先是提出罢去国王称号,以臣国侍宋,太宗摇头;五天后提出解除“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太宗仍旧摇头;十天后,钱俶再度哀求太宗,解散军武,可由宋军驻扎,太宗依旧不满意…
钱俶无奈,纳土归宋!
这是真实的历史!
这个历史故事,落在这件瓷器上,能说明一点——这件瓷器,是吴越国花费极大精力,精心制作的一批瓷器。
吴越国归宋,没了财力支持,上林湖越窑立即没落。
所以,也可以说,太平戊寅款青瓷,是上林湖越窑,最后的辉煌!
终于轮到李承上手,他拿出白手套,擦擦瓶身众人握拿留下的痕迹,单手擎起瓶身,对着午时的光线照照,釉色如鹅黄柳叶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折射着莹莹白光,似水似云。
瓶底十五个灰白痕,这是匣装支钉痕,中间行书留划痕款,虽略有磨损,但依旧清晰可辨,右太平左戊寅。
正是太平戊寅款。
瓶底露胎处,瓷质细腻,他又屈指轻弹瓶身,回声悠扬,脆性很好,胎质致密。
正品太平戊寅款越窑八棱青瓷!
等他放下,其他人早已经等不及,许老板的小女儿送出来一本作业本,还有几只铅笔。
那位三十来岁的学究眼镜男,撕下一张田格纸,顺手递给李承,并对他笑笑。
可能这群人中,自己和他最年轻吧,也许是他身上的学究味道让人亲近,李承对此人印象颇为不错。接过田格纸,笑着点头致谢。
竞标填写价格,也是一门技术活。
为了一举拿下这件瓷器,李承一开始填写的是六十万华币,很快拿笔划掉,他的账户中多为夕元和羡元,还真没有这么多的华币。
很快改写为五十万夕元…
总感觉有点不妥,又划拉掉。
改为七万羡元!
羡元兑华币,一比八点三,总价值差不了多少,但在九十年代,这些摊主更喜欢五万羡元,而不去要五十万华币!
李承又在这一价格下面,写上姓名,遂将田格纸折成块,扔进盛装青瓷的木匣中。
越窑青瓷虽然行情看涨,但因为越窑从东汉开窑,经历盛唐中兴,到宋代湮灭,横跨千年,烧制并流传下来的瓷器,数不胜数!所以,越窑青瓷的市场基价,并不高。
自己这一报价,如果再拿不下…那真是出鬼了!
你能看到的 ,全部章节皆来自于热心网友友友们亲力上传,转载至此也仅仅只是为了更多的宣传让更多爱阅者们能喜欢和欣赏此书。如果你喜欢炎宗写的《》txt电子书请购买正版阅读。
阅读操作方法:按CtrlD快速保存当前第465章太平戊寅章节页面至您的收藏夹;按回车[Enter]键返回小说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页面,按→键进入下一章页面。
一场事故,让李无道穿越到了末世,成为了天网;天网明白是什么吗?不明白啊,没事,哥给你解释解释,这天网啊,就是终结者的幕后大boss啊;终结者不认识啊,没事,玩过红警吧?洒家这天网也能捣鼓出来哦;哦,红警也没玩过啊,没关系,哥还能搞出蜂巢来,搞出火焰女皇来,搞出爬行者来,搞出暴君来,搞出异形军团来,就是要搞出绿巨人来,那也不是不可以的;好吧,这些都不认识啊,那没关系,请出门左转,回火星吧孩子,地球很危险,不适合你!js330
因为一次意外,我打碎了个山寨古壶,领养了一个来自异界的不明生物,在他的附身之下,获得了某种神秘异能。凭什么别人家的主角随随便便捡到的都是牛X宝物,我却摊上一个这么完犊子的玩意儿?凭什么别人家的主角异能都是炫酷吊炸天,我的异能却只能拿来卖萌?凭什么别人家的主角走到哪里都能招桃花,我却…咦,这点好像我也能。总之,坑蒙拐骗,卖萌耍贱,一样都不能少。“什么?你说我不要脸?来来来,吃我一记麒麟臂!”
一个女子,翩翩美貌绝壁逢生,灵灵眉梢鸿泉亦暖。
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活,为爱而死,为爱变成世上噩梦,遭人唾弃,惹人怜惜,她所做的一切只为一位男子,其心爱之人。却在与另一位翩翩男子相处间动了情,一面回忆,一面当下,那破碎之心,别离之梦,她该何去何从...
浮梦幽魂,两生灵花,她们长着一般模样的面容。
逢面倾城,一念生情,她却惦念着另一个人。
桃花浴生,汉城伤戮,她渐渐爱上了他。
袭月则殁,默落重生,她为了他与天下为敌。
心碎偏执,相惜终情,她一泪成魔,血海相生。
空灵绝世,莫隐成规,云生云起,灵灵绽放。
№Ⅰ本章内容提要:№Ⅰ...
一行人向东行走,途径几个室内摊台,就看到一大片青铜工艺品区。
李承很快瞥见熟人,不止一个。
王水根正站在一位四十岁所有的中年人身边,那位中年人,李承也有过一面之缘,云州天光墟从他那购买到“战国秦国栎阳鼓”的潘兴,记得他公司叫做什么中州铜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额,旁边的那个毛头小伙计也在,好像叫潘......№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