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爷子被赵帆搀扶着坐直身体,赵昱将躺椅摇起来让老太爷靠上。
“李任潮的重孙?”赵一河瞅瞅行礼的李承,眯眯眼忽然睁开,开口问道。
以这个问题开头?李承一愣,继而笑笑,“我爷爷李沛伟。”
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是爷爷生前的态度,也就是李承的态度,他还真的从没想过从爷爷这一脉去寻找关系和资源。
“沛文是我同学,你不准备去看看他的后人?还有沛瑶和佩钤,今年连遭不幸,你也不去上一炷香?他们后人都在京师呢。”
李任潮在册的后人,七子九女,沛文是长子,去世十年,没想到竟然是赵一河的同学?沛瑶是老八,身份最高,人代副,今年二月被偷东西的警卫杀害,举国震惊。佩钤是老九,高级工程师,今年三月京城病逝。
今年对于李任潮家族而言,确实很不幸。
赵一河老爷子一上来抛出这个话题,李承相信绝不是无的放矢的随口一说。
“沛琼(老四)就在不远的北航教书,上个月我们还见过面;沛玉在统/战线工作,是我党多年的老友,和我的私人关系也不错。桂西民政厅的李保合(三房老幺),和我家老二的关系也不错。”赵老爷子抬抬胳膊,示意赵晨武。
“李任潮的三房,依旧没有登记在册,李保和的名字,暂时也没有登记在后人档案。”赵一河身子前探,笑容像干枯的橘皮,轻声说道,“我有能力帮忙,可为什么要帮呢?妻妾子女太多,对任潮先生的声名,也是一种亵渎,你说是不是?”
李承忽然明白过来,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他有办法将胡琏女士列入李任潮先生的妻室名册,也就是说,有办法让爷爷李沛伟的名字,出现在李任潮先生的后人名单中。
这很重要么?
人有来处很重要,让自己的先人重归祠堂,让自己这一房有明确身份,对于有着厚重“祖宗崇拜”情结的中国人来说,太重要。
赵一河故意点出三房梁秀莲一脉李保合与赵晨武关系不错…只怕是李保合为这事找过赵家。
后世很多资料包括度娘在内,在介绍李任潮的后人中,只出现六个儿子的名字,第七个儿子李保合的名字从没有出现过。要知道,三房梁秀莲,是李任潮亲笔书写的婚约书,也就是说,能上李家宗谱的,可是…“出于对先辈名声考虑”,最终还是删减掉一部分。
嘈!刚进门,茶水还没喝上,老爷子就开始谈判?
而且抛出一个令自己根本没想到的大筹码,真真当头一击。
让胡琏女士和爷爷李沛伟入名册?李承眯眯眼,很怀疑对方究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毕竟已经退休十年,而且他的身份并不高,只是一个副部职衔、正部勋衔的退出者。
赵帆的母亲带着赵帆大哥赵海的媳妇,组织佣人,在小院中拼出两张方桌,摆上茶点茶水,朝这边喊道,“爸,茶水准备好了,大家边喝茶边聊?”
赵一河挺满意李承现在的懵圈状态,鼻子嗯了一声,抬胳膊让赵帆将其搀扶起来,又有赵昱等人,快速帮忙搬躺椅。
李承真有些懵圈,这次谈判,对方出手的角度,确实出乎意料。
“阿承,去喝茶,都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说,走,边吃茶边聊。”赵晨武拍拍李承胳膊,露出长者微笑。
李承同样报以微笑,可脑袋瓜还在极速转动。
这件事,赵帆应该不知道,否则不可能一点口风不漏,而赵晨武肯定知道——赵帆点明先去见他父亲,只怕是赵晨武的意思。
看来自己的决策有失误,确实应该先见见赵晨武的。
如果付出的条件不算太苛刻的话,李承很愿意让祖奶奶胡琏,还有爷爷李沛伟上李家名录的,也许,这也是爷爷一生的遗憾吧。
兴许,这是自己能回报爷爷李沛伟十多年来救命、养育之恩的唯一方法。
至于他自己,真没想着借着李家名头做点什么——且不说李老已经去世多年,李家二代七子现存活的,如今都不算显赫,三代…根本就没听说过,自己算是四代。
呵呵,李家没落,有什么可贪图的?只怕李家子弟出门,连普通富家子弟都不如。
至于说人脉…也许有,但百分百都是虚的,最终还是要看利益。
先谈吧,不过,自己不要表现得急切。
两张小方桌拼在一起,赵一河半靠在首位的躺椅上,眯着眼。李承坐在他的左手,算是主宾,赵晨武在李承对面,帮老父亲伺候茶水。
至于赵海,坐在父亲赵晨武的下手,李承的下手则是赵帆。
赵斌,赵昱则坐在另一侧。
“赵老,多谢您对李家的关心,不过…”李承笑笑,停顿了会,等老先生睁开眼,才继续说道,“我爷爷那辈子的恩怨,他从未对我提过,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攀扯什么东西。所以您老说的那些长辈,我一个都没打算去拜访。”
“哦?”赵老爷子的眼神,怎么看都像斜睨,似乎不太相信李承的话。
“那个身份,其实对于我而言可有可无的。”李承耸耸肩。他没敢过于表现无所谓,紧接着又说道,“当然,如果赵老您真的能促成这件事,我会非常感激。我相信,无论是我祖奶奶还是我爷爷,他们在天之灵,对于能在墓碑上多出几个字,还是很欣慰的。”
赵晨武在对面轻吁了口气,他还真的担心李承犯浑,对这层身份一点不在意,那赵家和他的合作,还真的没有多少筹码可押。
又听见李承问道,“只是…赵老,这件事有多大把握?”
老爷子哈哈一笑,似乎笑急了,又咳嗽两声,这才抬眼看着李承,“小子,不是很聪明嘛?这也猜不到?”
说的李承一愣,很快醒悟过来。
按理说,赵一河是没有能耐达成这件事,他的能量点不够,肯定不足以决定一个去世三十六年的国付后人名册这种大事,一定是有人看到自己或者说身后的饶师…所代表的东西,才在赵一河面前放出一丝口风…
也就是说,赵一河放出来的话,并非代表他自己。
呃,如果这么说,那这件事还真的有很大可能性。
为什么要有这个提议?李承搓搓下巴,很快又有猜测,说不定与今年二月“沛瑶遇害”有关。
爷爷的八弟佩瑶,人代副,副国,今年二月遇害,这件事案情明显,已经水落石出,可是,有关部门肯定要给李家一个交代。
这交代…就有说道了,可操作空间很大。
现如今的李家二代中人老的老,死的死,三代中并没有出挑的,所以,李保合借此机会想要上名册,也不知主管部门怎么考虑的,最终并没有选择他,而是将补偿的恩惠,投到已经去世的李沛伟身上…也就是自己这边。
我去,天上掉馅饼?
为什么馅饼会砸到自己?
可能与自己这两年不停的向国内输送文物古董有关,最终有关部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收拢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港商,美籍华人,自然要比安抚国内的民盟人士,效果更好。
也许,这就是原因。
李承自觉想通了,对老爷子拱拱手,“这事成与不成,无论如何都要感谢赵老。”
老爷子再度哈哈一笑,“放心,既然有口风,我赵一河还是能板上钉钉的。”
这句话说的很自信。
确实,只要想一想他的两个儿子所在职位,就能明白赵家在工商和统/战这一块,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赵晨武,工商联的副主管,性质上主商贸偏统/战,另一个儿子赵晨煜,民委民贸会的人,主统/战偏经贸。这两位能有现在的职位,绝对是老爷子的厚泽。
他说他能钉钉,应该能做到。
既然这件事有人放风,岂不是十拿九稳,要赵家何用?
还真不是这样,整件事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人上书倡议,还需要联络一帮人力挺,还需要合纵连横排除异议——不要认为没有异议,还需要利用合适时机正式公布。
总之,李承自己肯定搞不定,即便有人抬,他也做不到。只有赵家出面,非常合适——赵家无权做决策,但赵家有能力推进部分人的意志从而落实政策。
所以,李承是需要感谢的。
“我累了,赵斌赵海,阿昱,送我回去歇息。”老爷子奠定基础,自然不参与后续具体谈判,他点名带走赵海赵斌,留下赵晨武和赵帆,意味着这件事,由赵家父子全盘做主。
这栋别院是赵晨武家,赵一河住在另一栋别院中,今天李承来访,赵晨武特意将赵老请过来。
众人起身,送走赵老。
赵一河人老成精,突发奇招,在正式商谈之前,让李承欠赵家好大一份人情,接下来谈判,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讨,气氛很不错。
双方聊过赵帆的未来发展。
李承没藏着掖着,直接提议,等赵帆再待个一两年,跨过厅局槛,转去地方——地方经济发展,才是看得见的政绩,而且两千年后,很多地方其实都不用主官费心,经济自然就起来。
为什么不现在去?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地方长官想要跨厅局槛,难度太大,可在企业单位相对容易。就像他在保商利,有李承帮忙,就出成绩不难,和六天王搞好关系,升职担任个集团副总,或者子公司老总,就成为副局。
而且,李承还知道,央企的职衔改制,就在两千年之后——到那时,央企老总的职编,就成为发工资的虚衔,很难调到地方担任实职。
要赶在最后一波,完成赵帆职位转变。
在商业合作方面,李承放开两条渠道:第一条,赵家拥有东北、京津冀地区的西洋艺术品独家供货权限,外币支付;第二,李承对赵家开放北美、东瀛、港台以及韩城的资本资源,国内项目投资,将有赵家协助联络——这是赵家的经济发展方面功绩 此外,李承口头承诺,自己未来成立京城私人会/所,会邀请赵家成为原始股东。
自此,李承与赵家达成阶段性战略同盟。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bxwx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