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

  第七十一章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七十一章天京城血流成河→:1856年9月4日凌晨,陈承镕引韦、秦大军径入东王府,斩杀杨秀清及54王娘。

  韦昌辉喜曰:“杨逆一死,乾坤已定。待天王诏告天下,我等便可兵戈入库,酣眠三日。石翼达开,只宜常驻安庆矣!”

  陈承镕道:“吾已密禀,天王即刻昭告天下。”

  韦、秦大军盘踞东王府竟日,不见洪秀全发诏。

  是夜,东殿尚书傅学贤、吉文子集军四千,扎营峨嵋岭、虎贲仓,遥峙东王府。

  韦昌辉道:“天王不语,与傅、吉血战难免。”

  秦日纲道:“天王迟不发诏,是何心思?再迟,天京血流成河矣!”

  陈承镕道:“天王斟酌语词,或许明日即发。”

  韦昌辉叹道:“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曲俯欲取蝉,不知黄雀于其旁;黄雀全神贯注于螳螂,却不知人已撒网。两位兄弟,天网恢恢,欲罩吾身。今夜先斩傅学贤、吉文子,鱼死网方破!”

  韦昌辉等血战一夜,斩杀傅学贤全部,韦、秦之军亦损大半。

  秦日纲道:“东殿余部多如过江之鲫,如此下去,不出两日,吾皆亡矣!”

  韦昌辉道:“无毒不丈夫,天不下诏,吾即矫诏。以秀全名,宣我叛逆,枉杀东王;午时三刻,斩我于市。杨逆昭雪,其下必观,关门杀之!”

  陈承镕道:“矫诏欺君,天王必怪;事成与否,我等皆无退路矣!”

  韦昌辉道:“生死存亡,不敢多顾,我等兄弟齐心,先解燃眉之急。东殿人去府空,吾兄弟刀枪在握,天王亦当三思。”

  秦日纲道:“别无旁道,仅此一途!干!”

  天王诏诛北王,天京沸腾,东殿余部,纷至沓来,皆欲围观昌辉死状。午时三刻,东殿四门忽闭。一声炮响,矢弹齐放,四千东殿将士,毙于刀枪之下。

  陈承镕放下屠刀,竖立拇指,媚对昌辉,啧啧称奇。

  秦日纲道:“东殿余部万余老幼妇孺,该当何置?”

  韦昌辉道:“昨死之人,皆其儿孙父子;这万余妇孺老幼,恨不得剥吾皮、食吾肉、吸吾髓,一不做二不休,斩草再除根!”

  是夜,天京城里嘶哭震天,韦、秦、陈挥舞刀矛,将八千老幼妇孺,全皆杀死。

  石达开闻讯,三骑入城,诘责韦、秦、陈滥杀无辜。

  韦昌辉不忿,道:“出尔反尔,乃何居心?鹬蚌相争,谁人得利?吾侪无能,方致此步!”biqubao

  石达开词穷,拂袖而去。

  秦日纲道:“石达开兵逾三万,提军临城,我等危矣!”

  韦昌辉恍然大悟,后悔不迭,道:“乍见石某,气贯脑际,这一恍惚,险误大事。速追石达开,杀之。”

  韦、秦、陈兵至翼王府,搜遍犄角旮旯,独不见石达开。遂将石府一众老小,全皆杀光。

  石达开悲恸万分,亲领两万大军,浩荡开来;兵停芜湖,上书天王:举兵靖难,杀韦、秦、陈三恶,以平民愤。

  安徽宁国。朱凤魁一军已被邓绍良围困半载,闻石达开至,火速求援。达开分兵,攻克泾县、宣城。又令陈玉成兵出金坛,驰救宁国。

  张遂谋道:“杨国宗万余大军,鏖战徽境,救否?”

  石达开道:“非敌非友,任其死生。”

  石达开兵至芜湖,浙江巡抚何桂清急疏:贼军久思占据皖南,窥伺江浙。现石贼已下宣、泾二县,各乡村贼势已蔓延百余里,思与宁郡之贼联为一党。邓绍良饬令各营伍,以五成扼守营盘,兼顾宁城攻剿,以五成迎击石逆。邓部兵不足五千,实属万分支拙。

  咸丰帝谕令和春分兵援宁。和春以江南攻剿万紧,分兵一千,应援邓绍良。

  陈玉成领石达开令,率兵八千,驰赴宁国,于团山、七里冈、夏家渡,一字排开,结营26座。

  邓绍良亲赴督战,先攻团山、夏家渡,引玉成分兵,忽又集全力夜袭七里冈,玉成猝不及防,弃营而遁。

  邓绍良再无顾虑,半月时间,九攻宁国。

  陈玉成整军二至,于团山、妙葛山扎营10座。邓绍良不为所动,仅分少兵牵制,主力继攻宁国。是夜酋刻,宁国四门火起,朱凤魁疑细作入城,惊惶不迭,探报东门已破,凤魁斗志全无,再无心战,汇集余部,突围而去。

  石达开兵临芜湖,洪秀全密召秦日纲、陈承镕,道:“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如此杀戮万余己之兄弟姐妹,天堂无二位位矣!”

  秦日纲、陈承镕跪拜,道:“启禀天王,实乃迫不得已,全皆北王唆使。”

  洪秀全道:“朝闻道,夕死足矣!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秦、陈复跪,皆道:“任凭天王差遣,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秀洪全道:“翼王兵临芜湖,二位危矣!”

  秦、陈再跪,齐道:“请天王相救!”

  洪秀全道:“缚得韦逆昌辉,朕保二兄弟无恙。韦逆昌辉,天京城内,除你二人,别无友朋。日纲兄弟,听闻尔母寿诞将至;将功赎罪,绝好之机。”

  1856年11月1日,秦母寿诞,秦日纲大宴宾客,韦昌辉来贺,被缚。

  洪秀全谓昌辉道:“朕本无杀渠意,尔矫诏滥杀,天怒人怨,朕亦无奈耳!兵丁勿算,万余老幼妇孺,血漫秦淮,尸横大江,抵尔一命乎?“

  昌辉直目斜睨,挺胸昂首,冲天一呸,道:“事至于此,无尔匹夫事乎?尔匹夫嗜人鲜血、贻误天国!尔乃最恶之人!畜生不如!复又叹:金田何其盛,吾产千万顷;六载空耗命,鼎食大钟鸣?天兄杀天兄,原来一场空!尘世万千怨,如梦亦如幻!“

  韦昌辉被五马分尸,肢体切做方寸小块,暴晒城墙之上,旁有铭文:北奸肉,只可看,不可取。其首匣装,送至石达开处。达开观瞻确属,复又上书秀全:首恶必除,无辜勿殃;秦、陈不死,哀兵不息。

  洪秀全无奈,斩杀秦日纲、陈承镕;含泪诰谕:东王蒙难,千古奇冤。韦逆昌辉,矫诏弑杀,罪该万死。

  翌日,洪秀全再谕:爷遣东王来赎病,眼蒙耳聋口无声;天历三重识东王,降托东王是父皇;爷前下凡空中讲,爷今圣旨降托杨。谢爷托降赎病主,乃埋世人转天堂。七月念七东升节,天国代代莫相忘。

  11月下旬,石达开奉诏回京。

  洪秀全一见达开,泪眼婆娑,道:“翼兄至,天国有望矣。朕无能,眼见天兄阖家老小被屠,竟无力阻,悲矣怆矣!韦逆部属、亲朋,无论老幼妇孺,朕已圈定,任凭兄治。”

  达开叹道:“举兵靖难,只惩首恶,不咎部属、亲朋,况老幼妇孺乎!经此巨变,天国上下,人人自危。天王亟需下诏安抚,收服民意;敛兵收戈,平复民心。各地将士,务必谨守驻地,切勿轻出,以为妖所乘。向妖已死,江南无虑。天京此变,伤筋动骨,再令陈仕章、涂镇兴、石镇吉回京护驾,李世贤兵援芜湖。吾镇江兵厚、瓜州军强,句容、溧水,区区小县,一周胜富足矣。”

  洪水秀全道:“前时皖北告急,朕已令李秀成驰援无为、桐城。经此巨变,天国已危如垒卵。秀清阴鸷,昌辉暴戾,王兄早至两月,何有这等干戈!今后,朕之天国,即兄之天堂!”

  三月,初春。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争战  《百年争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小说,笔趣E转载收集百年争战。

飞翔鸟中文    百年争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