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国明治维新(14)

  第一百八十七章倭国明治维新(14)第一百八十七章倭国明治维新(14)→:第一百八十七章倭国明治维新(14)

  当夜,前左大臣近卫忠熙密奏:萨摩藩主愿倾鹿岛之众,厘革幕政,扼制关东;上洛勤王,提振皇威,力促公武之和睦。

  孝明天皇闻悉,速召中山忠能、三条实爱、岩仓具视密议。

  孝明天皇道:萨摩藩言,可信乎?

  从四位上侍从岩仓具视道:启禀陛下,安政五年,幕吏跋扈,萨摩藩即欲提兵勤王;今朝旧事重提,定是绸缪已久成竹在胸。

  议奏中山忠能、正亲町三条实爱附议。

  孝明天皇叹曰:这藩兵入洛,处置不当,既成引狼入室之乱局。长井雅乐航海远略之策,确属治国之良方,奈何时不待人也!

  中山忠能道:启禀陛下,臣细观之,长井此人,为达一己之目的,公然忤逆天朝闭关锁国,此大不敬也!国之兴衰,不可依仗狂妄散漫之徒;强藩入洛,聆听圣训,护卫京畿,可为抑制关东之良方也。

  岩仓具视道:启禀陛下,萨摩、长州藩主皆乃外样大名,二藩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俱入阙下,互为掣肘,可保京都无恙。

  孝明天皇道:速传朕诏,萨摩藩岛津久光、长州藩毛利定广,各携藩兵,驻足阙下,镇抚浪士。

  萨摩藩家主岛津久光接诏,百感交集,道:先兄上洛申诉之夙愿,今终成行;公武合体若能兴国,吾等何必一味倒幕攘夷!

  御小纳户大久保利通道:口衔丹诏出关东,身著紫衣趋阙下,家主此行,功在千秋!启禀家主,西乡隆盛曾任郡方书役助十载,其后又以先主亲信扈从,参与藩政。其人敬天爱民,长袖善舞,烦请家主重用之。

  岛津久光道:传令,西乡隆盛即任步兵监督,督率前队,昼夜兼程,直趋京都,会合家老小松带刀,扫除羁绊,打通关节,严阵以待。

  1862年4月下旬,萨摩藩家主岛津久光率兵千余,昂扬入洛;行至半途,细作探报,萨摩藩士有马新七、西乡从道、大山岩、真木和泉、田中河内等密聚京都寺田屋,意欲刺杀关白九条尚忠、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等。

  岛津久光怒曰:九条尚忠、酒井忠义皆乃佐幕之公卿、开国之臣子,有马新七此举,实乃倒幕攘夷,力促公武之决裂!有马新七等人,肆意妄为,危害国家,必即斩杀!

  大久保利通道:启禀家主,骤然围杀,有伤吾藩风誉。有马新七等,皆属精忠组之人,其等惟西乡隆盛马首是瞻。家主何不速召西乡,查问究竟。

  岛津久光道:速召西乡隆盛!

  少顷,西乡隆盛至,自辩道:启禀家主,安政五年,先主上洛,吾即上言,百余年来,德川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藩困苦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德川比之天皇,实名微而众寡。主公据有鹿岛,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今若出于大义,率鹿岛之众尊王倒幕攘夷,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主公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王室可兴矣。

  岛津久光道:公元十二世纪,镰仓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始,至今已逾六百年之久。吾藩仅以三世之积,绝无可能成就倒幕之大业。今之上洛,只为提振皇威,革新幕政,以促公武一体,和衷共济。

  西乡隆盛道:启禀家主,此机若失,抱憾终生;吾意已决,尊王倒幕,至死不渝!

  岛津久光道:尔如此执迷不悟,非决生死不能了结!

  西乡隆盛再陷囹圄,大久保利通忧心如焚,道:启禀家主,请治吾举荐不力之罪。

  岛津久光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寺田屋之精忠组人,如何处置?

  大久保利通道:启禀家主,凡阻碍公武合体者,无论何人,杀无赦!吾即遣奈良原繁、大山纲良、铃木昌之助等八剑客入京劝阻。

  岛津久光道:立斩西乡隆盛,精忠组既成无首之鸟,阵脚自乱。

  大久保利通道:启禀家主,万万不可!十余年来,佐幕开国、尊王攘夷、锁国倒幕、公武合体,一件件一桩桩,尔方唱罢我登场。乱世纷争,风诡云谲;明朝如何变幻,无人知晓。西乡隆盛尤擅军机,有开拓万古之心胸,烦请家主网开一面,留待不时只需。

  萨摩藩家老小松带刀附议。

  岛津久光道:速将西乡隆盛流放德之岛,幽闭思过!精忠组之人,凡弥顽不化、妨碍公武合体者,杀!

  4月28日,萨摩藩镇抚使奈良原繁率八名剑客进抵京都寺田屋,苦劝不成,挥剑便刺,有马新七、真木和泉、田中河内介等当场毙命。biqubao

  寺田屋骚动,震惊倭国,孝明天皇急召群臣廷议。

  孝明天皇道:各藩浪人,以替天行道之名,动辄取人首级,成何体统!萨摩藩家主严惩寺田屋浪人,一意公武一体,国之良臣也!

  岛津久光道:启禀陛下,自神奈川签约以来,夷人犯境,民不聊生;关东将军年幼,幕吏老中颟顸,再不改弦易辙,国家危殆。臣有三策,可解困顿。一、关东将军亲偕诸大名至京朝觐,共议国策。二、伊达、岛津、山内、前田、毛利五大名开国尽力,攘夷有功;烦请陛下允准其等参与国政。三、纪州家主一桥庆喜年轻有为,知人善任,可为将军辅佐;福井藩主松平庆永文韬武略,皆属一流,关东大老一职,非其莫属。

  孝明天皇道:关东吏官人事,朕已思忖良久。尔之三策,契合朕意。

  从四位上侍从岩仓具视道:启禀陛下,依照《公家诸法度》,陛下即可敕命关东,遵照执行。

  三月,初春。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争战  《百年争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小说,笔趣E转载收集百年争战。

飞翔鸟中文    百年争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