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01章 慕儿劝和

第102章慕儿劝和  宋府。

  李诺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彻底沉浸在书中。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件事情。

  科举他必须得考。

  延寿是他的主要目的,至于修为,只是顺带的。

  想要活的久一点,还是得当官。

  偷偷摸摸,藏头露尾的判案,只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被封号了都没处说理。

  大夏的律法,虽然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但不得不说——朝廷还真他妈的是在依法治国。

  毕竟,大夏是法家的发源地,是诸国之中,受法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

  赎刑,官当,爵当,虽然不公平,但确实是明明白白的写在大夏律法中的。

  哪怕是作为大理寺卿的父亲,也无法改变,至少不能明着违反律法。

  李诺没有通过科举,没有官身,被朝廷封号,合理合法。

  但他如果考取了功名,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行得正坐得直,上面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

  裴县令也是县令,还是大夏品级最高的县令,可就算他两袖清风,恪尽职守,上面想要弄他,依旧能找到无数个理由。

  谁让他爹不叫李玄靖。

  所以,下一届的科举,李诺必须参加。

  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获得功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获得功名?

  李诺手里的这本书,详细的记载了大夏的科举制度,包含科举的历史变迁,以及现行的最新制度。

  从大夏立国开始,科举就考儒家六艺,这一点,几百年来未曾变过。

  不过,在早些时候,六科是彻底分开的。

  那时候的考生,不必什么都懂,六科之中,可以任选一科考试。

  任何一科修到顶尖,都能考中进士。

  根据所选科目的不同,各科进士,会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

  数科的应用最广,最顶尖的人才,会被分配到户部,工部等,次一等的,也会进入其他官衙,做一些计算之类的文书工作。

  御科、射科进士,大都进入了兵部,太仆寺等。

  礼科、乐科进士,会被礼部、太常寺吸纳,负责礼仪祭祀之事。

  这五科,都算是专科人才。

  书科考的最杂,文学,经济,制度,律法,政论…,就业也最广泛,大夏正统文官,基本都出自书科,这一刻的竞争也最为激烈,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李诺觉得这样就挺好的,根据特长录取,专人专用,科学合理。

  后来的科举,六科逐渐合一,从录取专科人才,改为了录取全科人才。

  这等举措,看似公平,实则不公。

  书科和数科,算是两门大众学科。

  虽说和权贵以及富家子弟相比,贫门的学子想要获得这两科知识,要吃更多的苦,走更多的弯路,但也能用勤苦来弥补。…。。

  但其他几科怎么补?

  想要学习御科,总要有匹马有辆车。

  绝大多数贫门学子,就算是倾家荡产,都买不起一辆马车。

  射科,乐科,同样也得有名师教导,并且从小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这其中费的银钱,动辄以上千两银子计。

  礼科倒是可以只看书,各项礼仪程序,书上都会有详细的记载,按部就班即可。

  可书上写的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贫门的学子,就算将《五礼》全都背的滚瓜烂熟,怎么比得过宋瑜有一个礼部员外郎的爹?

  即便是书科,这些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制。

  以前书科是不考书法和绘画的,这两项技能,自己很难摸索出来,同样需要名师指导。

  虽然门槛比骑射要低一些,但也需要金钱铺路,尤其是绘画。

  水墨画还好,彩墨画所用的颜料,极其昂贵,一般的家庭根本消费不起。

  原先的科举,是一项大众的考试,但随着不断的改制,科举越改越高端,逐渐变成了权贵豪族的专属游戏。

  虽然书上没有明写,但一切都很明显了。

  科举改制至今,贫民学子几乎彻底失去了晋升的通道,这一点,从科举的人数就能看出了。

  二十年前,每皆科举人数,动辄五十万人以上。

  但这两届,却只有十万人左右。

  越来越高的门槛,将八成的学子,都挡在了科举之外。

  虽说各大书院,每年也会额外录取一些天资出众的贫门子弟,提供给他们学习六艺的条件。

  但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想要在数年之内,追赶上别人十几年的积累,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李诺应该庆幸,他生在权贵之家。

  要不然,就是他有科举之心,家里也没有财力为他提供学习六艺的条件。

  在正式参加科举之前,他还得做一件事情。

  他必须进入某一家书院。

  只有在朝廷登记造册的书院,院内学子,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各大书院,每年都会举行公开考试,录用一批学生。

  今年的招生考试已经过了,下一次是在科举之后。

  不过这对李诺来说,并不是问题。

  李诺合上手中的书,走到宋府给慕儿凝儿准备的课室。

  清风书院的四位老先生,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这件事情,都不用麻烦父亲,他自己就有书院的人脉。

  讲完今天的算学课程,李诺顺便和他们提了一句。

  陈先生面露喜色,高兴问道:“小李先生同意去清风书院教算学了?”

  李诺摇了摇头,纠正道:“不是去教算学,是做学生。”

  “啊?”

  四位老先生闻言,表情都无比愕然。

  清风书院的算学先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全都在宋府听过他的课,谁有本事教他,谁敢教他啊?…。。

  他敢听,他们未必敢讲。

  李诺解释道:“我想参加下一届的科举,如果清风书院不方便的话,我再去其他书院问问。”

  “方便,方便!”

  “小李先生来清风书院,是清风书院的荣幸。”

  “没什么不方便的,唐宪要是敢不同意,老夫就上书朝廷,撤了他的院长之职!”

  几位老先生回过神来,当然想也不想的同意了。

  小李先生无私奉献,将自己的算学领悟,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不求任何回报。

  如果连这个小小的请求都不能答应,他们哪里还配听他的课?

  不过,他居然要参加科举?

  他们四个刚刚准备向朝廷建议,对数科进行小小的改制,保留原本“九数”的题型不变,加一点从小李先生这里学到的新算学进去,以便于为朝廷选出更优异的算学人才。

  这项改制,当然是要请教小李先生的。

  数科要出的题,他们都打算让他事先审一遍。

  但如此一来,他岂不是又当考生又当考官,自己出题考自己?

  这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去清风书院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四位老先生走后,一道身影走进课室。

  自从被李诺激发了对算学的兴趣之后,每一次他给几位先生讲课,宋佳人都会在一边旁听。

  她像以前一样,指着木板上的两行算式,问道:“从这里到这里,是怎么得到的?”

  以往,李诺都会十分耐心的为她讲解,直到她彻底弄懂。

  但今天不一样。

  李诺看也没看她,说道:“今天累了,下次再讲吧…”

  李诺昨晚睡得不算太好。

  因为娘子不在身边。她昨天晚上去和慕儿睡了。

  李诺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她讲题。

  一个人睡就一个人睡吧,别的事情,可以让一让她,无伤大雅。

  但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这次让了,下次还得让,他又没错,凭什么受这个委屈?

  上次为了给她画画,手腕都快断了,在外面看到好看的东西,第一时间就想拿回来送给她,换来的却是她的不信任…

  心累了。

  李诺不再想这件事情,起床之后,他一个人吃完了早饭,开始为半年后的科举做规划。

  他将科举考的六科,分为了两个部分。

  书,数,礼。

  乐,御,射。

  其中,前三科算是文科,只需熟练的掌握书中的知识,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是可以短期提升的。

  而后三个,都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大量练习,几乎不可能速成,他得想别的办法。

  具体就是物色精于这几道的目标人物,搜查他们犯罪的证据,然后将他们送进大牢,哪怕只是关几天,只要在法典上点亮画像就行。

  而前三科中,数科也就是算学,这一科他不考满分,都算是丢人丢到了异世界。…。。

  礼科问题也不大,这一科考的,主要是各种场合下的礼仪流程,只要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五本书背下来,一般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如果实在觉得不保险,就找个理由,把二叔宋敛送进去待两天。

  他是礼部员外郎,正好是礼部干实事的官员,整个礼部,又或是整个朝廷,没有人比他更懂礼。

  李诺熟读《职制律》,朝廷对于官员的管理,有着详尽的细则。

  官员迟到早退,上朝衣衫不整,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只不过朝廷对这方面抓的不严,官员们自然也就松散一些,真要认真起来,有的是合法的理由将他送进去关个两三天。

  但李诺现在还处于封号状态,到时候,还得请父亲帮忙。

  数科和礼科基本搞定了,书科要複杂一点。

  这一科在六艺中占比最重,又可以细分为书法,绘画,律法,文章。

  书法有顾嫣然的画像,到时候用一天的寿命,就能兑换到她的书法能力,那一手娟秀飘逸的簪小楷,大夏没几个人能比。

  虽说那种笔体,娘是娘了点,但科举也没规定不能用。

  实在不行,再抓几位书法大师就行了。

  至于绘画,点亮韩卓的画像,应该问题也不大。

  律法是李诺的强项,他看了下历届科举的试题,只要熟读大夏律,这一科出现问题的可能很小。

  最后一项是文章。

  这一小科,开局会让考生写一首命题诗词,这个不算问题,不会写也能抄。

  但诗词只占文章的一小部分,接下来的政论,才是重中之重。

  政论涉及时政、经济、军事、历史…,考的是考生治国理政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拥有全面的见识,还得将之落到纸上,写出团锦簇的文章。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用想,他肯定得借助法典。

  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别人那么亮眼的天赋。

  好在他有外挂。

  不管是谁的天赋,只要他们犯法了,就是他的天赋。

  科举这六科,可以每一科都不做到第一,但却不能有明显的弱点。

  即便是这几届科举的考生大大减少,也有十万人参加,无论是哪一科太过薄弱,都有可能被人挤下独木桥…

  李诺琢磨了一会儿。

  想要万无一失,还得去请岳父大人帮忙。

  他得向他讨一份上届科举的进士名单。

  最近一届科举高中的官员,肯定都是精通六艺的高手,有可能只抓一个人,就…

  ←→新书推荐:

飞翔鸟中文    娘子,护驾!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