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818章 慕容抚琴

第818章慕容抚琴_大乾第一纨绔_33言情  账号:

第818章慕容抚琴  第818章慕容抚琴←→:广陵之行已近尾声,连日来的巡视、仪典、风波,虽未伤慕容嫣分毫,却也让她心神俱疲。

  启程回京的前一日,午后,天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洗刷着城市的喧嚣,带来一丝难得的宁静。

  慕容嫣屏退左右,只留林臻与麝月在侧。她望着窗外雨打芭蕉,忽然生出几分闲情。

  “夫君,听闻广陵城南有座‘听雨阁’,临水而建,藏有前朝孤本琴谱《潇湘水云》,可是真的?”她转过头,眼中带着一丝难得的、属于少女般的好奇与向往。

  林臻微笑颔首:“确有此事。听雨阁乃江南大儒苏墨染先生的别业,苏老先生琴艺冠绝江南,性情高洁,不慕权贵,却极爱收藏古谱。嫣儿若有兴致,或可一试。”

  慕容嫣沉吟片刻。她自幼酷爱音律,琴艺师从大家,于政务之余,抚琴是她少有的放松方式。听闻有孤本琴谱,难免心动。

  “只是…”林臻略有迟疑,“苏老先生立有规矩,听雨阁不迎官宦,只待知音。便是知府刺史前去,也常吃闭门羹。我们若以真实身份前往,恐…”

  慕容嫣闻言,反而唇角微扬:“不迎官宦,只待知音?甚好。那便不以身份,只以琴友之名前往叨扰。麝月,去取我的‘焦尾’来。”

  她顿了顿,看向自己身上常穿的宫装,又看了看窗外细雨,忽然道:“更衣。穿那套‘青鸾衔雨’的礼服。”

  林臻微讶。那套“青鸾衔雨”礼服,并非朝服,但亦是极为正式隆重的宫装,以深青色素锦为底,上用银线、淡蓝及浅碧丝线,绣以青鸾展翅穿越雨幕云纹的图案,清雅华贵至极。

  最为特别的是,它亦配有一条长约两丈的拖尾,拖尾上绣的是烟雨朦胧的江南山水,与主体衣裙浑然一体,走动间如携一片江南烟雨,意境超然。

  这套礼服她极少穿着,只因同样沉重繁复。

  “嫣儿,既是微服寻访,何以…”林臻不解。

  慕容嫣却道:“苏老先生是雅士,见惯了达官显贵,也见惯了布衣素服。若以寻常装扮前往,反倒显得刻意,亦不够尊重。这套‘青鸾衔雨’,既非帝王明黄,不至以势压人,其清雅韵致亦合江南雨景琴韵,更能体现对主人与琴道的敬重。况且,”

  她微微一笑,“既是以琴会友,便当以最佳仪容相见,方不负知音二字。”

  很快,慕容嫣换上了那身“青鸾衔雨”礼服。

  深青色的衣裙衬得她肌肤胜雪,银线绣成的青鸾与云雨纹路在略显昏暗的光线下流转着含蓄的光华。

  那两丈长的拖尾上,烟雨江南的图景徐徐展开,山峦朦胧,水波潋滟,仿佛将窗外雨意织入了裙裾之间。

  她未戴沉重凤冠,只将青丝绾成惊鸿髻,簪了一支青玉步摇并几朵珍珠小簪,清丽绝伦,又威仪自生。

  她怀抱用锦囊包裹的古琴“焦尾”,对林臻道:“夫君,便委屈你,暂做我的执伞随从了。”

  林臻看着她这般打扮,眼中满是惊艳与温柔,接过麝月递来的油纸伞,笑道:“能为夫人执伞,是在下的荣幸。”

  三人乘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悄然来到城南听雨阁。

  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二层小楼,白墙黛瓦,掩映在翠竹之中,清幽至极。

  叩响门环,一名小童出来应门。

  林臻上前,温言道:“小哥叨扰,我家夫人乃京师琴友,游历至此,听闻苏老先生藏有《潇湘水云》孤谱,心生向往,特冒昧前来,盼能请教一二,不知先生可否拨冗一见?”言辞恳切,毫无架子。

  小童见慕容嫣虽面覆轻纱(为免惊动),但身姿仪态、所着服饰皆非凡品,尤其是身后那幅长长的、绣着烟雨山水的拖尾,更是他从未见过的清雅华贵,心知来人必定不普通,便道:“请稍候,容我禀报先生。”

  片刻后,小童回来,语气恭敬了许多:“先生请夫人入内一叙。”

  步入听雨阁,只见院内曲径通幽,雨打芭蕉,声声入耳。

  堂屋之内,一位清癯矍铄、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一张古琴前,想必便是苏墨染先生。

  他见慕容嫣进来,目光在她身上那件绣着青鸾烟雨、拖着两丈长江南山水图卷的礼服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欣赏,却并未因这华服而有所卑亢,只是微微颔首:“夫人请坐。听闻夫人为《潇湘水云》而来?”

  慕容嫣敛衽一礼,姿态优雅:“冒昧打扰先生清静。小女子确为寻此天籁之音而来,若能得闻先生雅奏,或借谱一观,便是三生有幸。”

  她声音清越,言辞得体,毫无居高临下之态。

  苏老先生抚须道:“《潇湘水云》乃老夫心爱之物,等闲不示外人。夫人既深谙琴道,不妨先奏一曲,若果然是知音,老夫自当奉上。”

  这便是考较了。

  慕容嫣微微一笑:“敢不从命。”

  她示意林臻将琴案安置好,亲自解开锦囊,取出那具造型古朴、桐木温润的焦尾琴。

  她端坐于琴前,那长长的烟雨拖尾便自然铺陈在她身后地面,与这清雅的环境奇异地融合。她凝神静气,指尖轻拨。

  “叮咚…”琴音乍起,便如清泉落涧,空灵澄澈。

  她奏的是一曲《高山流水》,琴声时而巍峨高古,时而潺湲流转,意境高远,技艺更是炉火纯青,将曲中寻觅知音的真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苏老先生起初只是静静聆听,渐渐地面色变得凝重,眼中欣赏之色愈浓。

  待到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他竟抚掌赞叹:“好!好指法!好意境!夫人琴艺,已臻化境,闻此一曲,老夫竟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潇湘水云》,合该为夫人奏响!”

  老人竟是毫不迟疑,起身亲自从内室取出一本纸张泛黄、字迹古朴的琴谱,珍重地放在慕容嫣面前。

  慕容嫣仔细翻阅,眼中光彩连连,显然沉醉于这孤谱的精妙之中。两人就琴谱指法、意境演绎探讨起来,竟是越谈越投机,全然忘了时间。

  林臻静立一旁,为慕容嫣执伞挡去偶尔飘入窗棂的雨丝,看着她在琴道世界中神采飞扬的模样,唇角始终含着温柔的笑意。

  麝月则小心地侍立在门口,看着夫人身后那幅长长的拖尾在交谈微动间轻轻拂过光洁的地板,如同流动的水墨画。

  末了,苏老先生慨叹:“今日得遇夫人,方知天外有天。老夫愿为夫人奏一曲《潇湘水云》,请夫人指正。”

  老人净手焚香,屏息凝神,指尖在琴弦上跳动起来。琴音起初如云水朦胧,渐次开阔,仿佛见烟波浩渺的云水之间,蕴含着无限的忧思与情怀,正是南宋郭楚望寄情山水、感怀时事的代表作。

  慕容嫣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那苍茫深邃的乐声之中。

  一曲奏罢,满室寂然,唯有窗外雨声相伴。

  慕容嫣良久才回过神来,衷心赞道:“先生妙手,深得曲中三昧,苍茫浩渺,忧思深远,闻之令人涕下。”

  苏老先生摇头笑道:“夫人过誉了。今日与夫人一晤,方觉此曲有了真正的知音。若夫人不弃,这本琴谱,便赠予夫人了。”

  慕容嫣大惊:“此乃先生珍藏,岂敢…”

  “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这琴谱,唯有在夫人这般妙手之下,方能不负其价值。留在老夫处,不过是蒙尘罢了。”苏老先生态度坚决。

  慕容嫣推辞不过,只得郑重收下,心中感动,便道:“先生厚赠,无以为报。便以此琴,为先生再奏一曲《梅花三弄》,以表谢意与敬意如何?”

  “求之不得!”

  于是,清越的琴声再次响起,于这江南雨日的听雨阁中,萦绕不绝。

  直至暮色降临,慕容嫣三人才告辞离去。苏老先生亲自送至门口,看着慕容嫣登上马车,那绣着烟雨江南的两丈拖尾被小心收起,眼中充满了遇见知音的欣慰。

  马车缓缓行驶在湿漉漉的青石路上。

  慕容嫣抱着琴谱,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而满足的笑意:“今日方知,人间至乐,莫过于此。”

  林臻握着她的手,微笑道:“可见这身衣裳,倒是穿对了。”

  “是啊,”慕容嫣低头看了看那青鸾烟雨的纹样,“以诚待人,以艺会友,华服非但不是隔阂,反是敬意的桥梁。”

  回到行宫,慕容嫣仍沉浸在得遇知音与获赠孤谱的喜悦中。

  她甚至忘了卸下那身沉重的礼服,便坐在灯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潇湘水云》谱来,那长长的拖尾逶迤在地,上面的江南山水在灯下显得愈发宁静悠远。

  林臻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地为她斟上一杯热茶,然后坐在一旁,静静地陪伴着。

  窗外,雨声渐歇,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清辉洒满庭院,也透过窗棂,温柔地笼罩着灯下研读琴谱的女帝,和她身后那幅如诗如画的“江山”。

  这一夜,没有阴谋,没有刺杀,只有琴韵、书香、知音与月光,以及那件承载了文化重量与人间温情的、绣着烟雨江南的两丈拖尾。←→

  新书推荐:

飞翔鸟中文    大乾第一纨绔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