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二节 富式工艺

  视察完正在建筑中的工场工地之后,富特又带着李进溪去了东门外的张渤运河工地。

  张渤本汉人,被尊为江南大禹,一生兴修水利无数,晚年意欲修筑一条从广德连通太湖流域的运河,可惜因为王莽篡汉,朝廷无力支持而不得不作罢。张渤亦病逝于广德西北横山之上。后人为纪念他便在横山建立祠庙,尊为横山大帝。自唐代以来香火不绝,成为东南有数的大庙。

  近年来随着徽商生意日渐兴隆,故运河的修筑计划又被提上了议程。经过江东路转运使司衙门和工部水利司的审批,张渤运河终于在一年前开修。等到全线完工之后,从宣州、泾县到杭州都可以走水路直达,而且杭州港也可以和位于皖江上的芜湖港实现江海联动,对于两浙路也是好处多多。

  富特买下佤特的蒸汽机专利之后,便让他尽快的组装起十台蒸汽机了。初开始听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佤特还面露难色,因为他制作一台蒸汽机至少要用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效率富特自然是不会满意的。而且到现场去看过一次之后他就明白佤特制造机器的效率之所以低下主要在于他的几乎所有部件都是自己打磨制造的。但是对于富特来说,标准化才是他最拿手的好戏。这一套把戏他已经玩的相当之娴熟了。

  他叫佤特把一台空闲着的蒸汽机全部拆开,数名富家的技术人员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记录下组装的每一个步骤,然后把分拆开来零件一一统计清楚,绘成图纸。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份蒸汽机母图。有了这张图纸和零件规格表,只要有数百个熟练的工人,富特估计三五天就可以组装成一台蒸汽机。

  为了不泄漏蒸汽机的奥秘,他将这些标准化零件的订单分别下给了镇江、扬州、金陵、湖州、台州等十多个地方的几十家铸造工场。毕竟富家是生产马车的,多买一些螺杆和铁板没什么好奇怪的。至于那些庞大的白铜汽缸和有特殊要求的气囊是通过订制得来的,订制生产的厂家都是从富特的爷爷辈开始就给他们家接活的老伙伴了。绝对不会往外多说一个字。

  “估计等到元宵节前,我们的第一批蒸汽机就可以生产出来了。”富特眺望着正在泥水中辛勤开掘着运河的民夫们,大有指点江山气势的道:“到时候,这条运河就可以用我们的蒸汽机来抽水,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到。还有打桩,嘉图兄你那天没有去牛头山看蒸汽机正是太遗憾了。那真是一头铁牛啊!有了这个东西,高山可以变成平地,大海可以变成良田。终有一天,我们宋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李进溪由于没有亲眼目睹过那蒸汽机轰鸣着举起一个三百斤重的石球如同鸿毛的壮观场面,所以仍然显得比较理智一点:“如果有了这个东西来代替壮劳力干活。那么岂不是会有很多人失去工作。这样的话…”

  “好啦,那是官家和相公们操心的事情。我们只是平凡的商人,不必去想那么多。多挣钱多交税,就是最忠君报国的举动了。替相公们操什么心呢。”富特颇不以为然的道。

  又过了数日,祝筠从金陵回来了,一头风尘满面的就冲进了悦来客栈。

  “祝老板辛苦了。”李进溪赶紧把他请到上座坐下,又唤来小二端茶递水送毛巾。

  “大事总算了了。”祝筠拿着热毛巾擦了擦汗,顿觉浑身舒畅:“昨儿下午从江东转运使大人那里拿到了文书,马不停蹄的就赶回来了。这是安庆内军械所所有权变更的全部文书。幸不辱命啊。”

  富特也听到了他的消息,正在楼上写家书的他赶紧甩下笔就冲了下来。正好看见祝筠从一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油纸包里取出那一摞子文书,不由得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紧紧的握住祝筠的手:“大事成了,大事成了。今年可以杀猪宰羊了。”

  伺立在门口的富家老家人捋须微笑,富特正好抬眼就看见他,马上把他唤了过来:“你拿着这些文书,立即就去军衙那里找黄通判。有了这个,他再盖上大印,我们的枪炮工场也就可以动工了。现在就等零件送到,佤特就可以带着工人们开始组装蒸汽机。等这一批工人们装完了,他们就有可以带新的工人。按这个速度下去…”

  “很快整个江东、两浙路的零件都会供不应求的。”李进溪敏锐的觉察到了富特计划中的一个漏洞:“生产标准化零件是很费时间的。每一台蒸汽机都要用上大量的零件。这样一来…”

  金属铸件的标准化生产一直是一个困扰宋人的大问题。所以虽然铁制纺织机尽管比木质纺织机要效率高出不少,但是因为难以大规模生产而一直只能在南方的一些水力充沛的地方使用。

  “有了蒸汽机以后,就不是个问题了。”富特信心满满的道:“我已经和家里人谈好了。他们答应先买下十台蒸汽机用于我们富家在北方的几家铸造工场。用蒸汽动力来生产金属铸件足以克服人力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少次品率。祝老板。”

  “我在呢。”

  “到时候要给我们准备一个船队啊,正如嘉图兄说的那样。南方的生产效率恐怕一时提高不上来,我们的零件和市场都在北方。到时候请务必保持我们在北方的运输畅通。”

  “没有问题。”祝筠抿了口茶:“对了,两位。我在金陵的时候还听到一件事情。唐家现在也在到处做散财童子:河东路的煤矿他吞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京西路的几家大煤矿他也早先就是大股东的。”

  “煤?”富特皱了皱眉头:他家是做车马的,原材料主要就是钢铁铸件和木材。近些年高丽和辽国的木材进口价格一直都很平稳,但是大宋的钢铁价格却在节节攀升。而煤是钢铁业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而且他新买下来的蒸汽机可也是个吃煤的主儿,要是煤价飙升的话,富特觉得自己的钱袋子又小了一点。

  不过他也觉得唐家三少爷是不可能未卜先知的与自己作对的。除非他也发现了煤还能有别的生财之道?

  李进溪在会客厅里转来转去:“煤…除了烧火,难道还能干什么?”

  其余两人也都摇摇头,表示不明白。

  “看来只有一种可能,他想垄断煤价。然后…”

  “钢铁工场也会提价,然后马车也会涨价。”

  “出口给西夏和辽人的生铁也会涨价。”

  李进溪来回踱了两三圈:“看来他知道了什么风声,汴京里面他肯定耳目灵通。”

  “坊间传闻,韩家和唐家不是一般的好朋友。”富特酸溜溜的道。

  “与其猜测别人在干什么,不如我们自己先做好。”李进溪劝慰道:“只要我们先把枪炮厂建设起来了。然后卖到南洋去赚钱。管他在北方买了几家煤矿呢。我听说,南大陆上的鄂州也发现了煤矿…”

  “从南大洲运煤过来,未免太不靠谱了一些。”祝筠一句话就封死了李进溪这个地图党的念头:“唐少要是真的提价的话,我看我们可以找我家在辽国的本山大叔商量商量。辽国的煤,又好又便宜,海运运到松江运费也低的很。”

  搁置了暂时对煤铁问题的担忧之后,富特一心扑到了加快蒸汽机的生产上去了。而佤特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拿到标准化生产的零件(虽然不多)之后,短短的半个月之后,已经组装出来了大半台机器,剩下来一小半没有装好的原因还是因为订做的配件还在路上。转运也是件耗时的功夫。

  至于工地那边的情况就更叫他满意了。由于许下了过年杀猪宰羊的承诺,瓦工、木匠们的工作热情都明显高涨,甚至要求点灯开夜车。不过这个提议在李进溪霹雳啪啦的打了一阵算盘之后告诉富特“欲速则不达”之后被否决了。

  祝筠那边也有好消息传来。南洋那边邓提督捎回来了一封亲笔信。他表示对克虏伯大炮充满了兴趣,而且表示愿意派一个副官过来看看,最好能促成双方的这次充满诚意的合作。

  李进溪也从富特那培训工人的方式上受到一些启发,决定不该慢吞吞的把那些学员一个个的教会——这样的速度太慢了。而采用的是所谓的“富式教育法”。即他亲自带着谢将谅和碧玉,而谢将谅再带着几个学徒,这几个学徒每个人后面再跟着几个…等他把该交代的都交代清爽了,便把这些徽州学徒打发到富特的几个工场去当会计练练手。

  徽州商人重信誉,虽然李进溪觉得他们会给自己埋下几个眼线,但是他不担心他们会上下其手贪墨自己或者富特的钱。做假账什么的更不会了。因为那要付出的代价是他和他的家庭都要被逐出宗谱,成为祖宗都不认的孤魂野鬼。而徽州商人之所以能强大,就在于他们紧紧的依靠在宗族的大旗之下,抱团相济,才能逐步的从街头巷尾卖针头线脑的小贩成为半州之富的大商巨贾。而一旦被逐出宗谱,也就意味着失去家族和乡邻的帮助。

  其实这些徽州学徒都是他的那些徽州同伴们精心挑选过来的,要求至少都有上过五六年学堂,并且多多少少都在柜台上干过活而且表现都还称得上是优秀的才会有资格被进入初选,最终确定名单的时候还要考察这些小伙子们的人品,包括他们双亲在乡邻口中的风评。毕竟徽商们也不想冒什么风险,要是万一荐任不当,发生了有哪个家伙狼心狗肺的卷了一笔钱跑路到日本那种穷山恶水去过舒服日子了的杯具,钱什么的倒是小事,但是这种丑闻足以让徽商们在外面二十年捂脸不敢提起“诚信”二字。

  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信用一旦失去就很难再回来了。

  李进溪也曾经在朱熹榻前听他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姓朱的小孩,家里很穷很穷,读不起书,只能跟随着同族出去卖针头线脑维持生计。在他离开家前的那个晚上。他的母亲给了他三根草绳。一根用来当腰带扎在腰间。一根用来捆住行李。还有一根,遇见别人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别人搭把手;当自己困难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根草绳上吊。

  宁可清贫着去死,也不要不忠不义的富贵着。这个故事已经记不得是从哪一年传开了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李进溪身边的这些学徒们都听过这个故事。

飞翔鸟中文    宋国大革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