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前言与章节目录

  巍巍华夏,源远流长,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人与禽兽,内在廉耻,外在服饰。衣饰之美,曰之为华;礼仪之邦,谓之以夏。

  在华夏的土地上,曾经兴盛又衰落了一个又一个的强大帝国:秦汉、隋唐,一个又一个铁血金戈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在草原上来了又去。时光荏苒,苍驹过隙。残唐为朱梁所代之后,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在这黑暗之后,大宋代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福祉,从残破不堪的五代废墟上崛起:灭南唐,平后蜀,定南汉,克北汉。将中国本土重新统一。但是,直到孔历16世纪,华夏仍未获得实质性的统一:契丹(辽)与宋并立对峙,西夏盘踞西北高地,三国鼎立的局面直到宋高宗时代才被改变。党项全族西迁,辽国加速内部农业化和郡县制的改革,宋国则在王安石石越改革的刺激下,走上了封建海外、虚君强相的新的发展轨迹。

  本册教科书将分为四部分:三国的殖民扩张之路,商业的发展与三国政局的变迁,大革命的先声和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选学)。

  自从程栩发现好望角以来,宋国探险家们从泉州、广州出发,不断的开辟到黑大陆的新航路,在黑大陆,宋国殖民掠夺者建立了武装贸易站,大肆掠夺黑大陆的强壮劳动力和原材料,给黑大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同一时期,通往东方的航线也被开辟,大东洲也沦为了宋国的掠夺对象。南海诸侯国成为香料贸易、奴隶贸易的重要枢纽,迅速的发展了起来,而宋国本土也因为获得了海外高额的利润,引发了货币革命,废除了过时的铜本位制度,而建立起了银本位的金融体制。

  这一时期,也是夏与辽积极开拓的时期。辽国自中宗完成郡县制改革以后,努力向西方拓展,将领土的西端拓展到了阿提拉河流域,引发了波澜壮阔的“西进运动”。而夏国在经历与辽国争夺阿提拉河流域的失败之后转而制定了以征服天竺和波斯为目的的南进计划,到了孔历18世纪中期,西夏已经占据了印度河流域,夺取了天竺洋上的出海口。夏国杰出的君主,夏世祖李承业将首都从迪化搬迁到南方的天竺港,开始投身于争夺天竺洋霸权的斗争之中。

  这一时代,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极大发展的时期,刘顿三定律的提出为物理学指明了方向,狄卡建立的解析几何使数学成为了格物学者手中有力的武器,宋世宗时代,白水潭格物学奖的设立更刺激了科学的进步。在哲学方面,宋国经验论学者与夏、辽唯理论学者往来辩论,促进了思想的启蒙,儒学内部各派系的并立更使得百家争鸣的局面锦上添花。到了孔历18世纪末,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资产阶级在科学和哲学两条战线上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章三国的殖民扩张之路第一节封建南海之后的殖民探险活动第二节东天竺公司的成立和对天竺各国的殖民活动第三节波斯湾乱局第四节南海公司对黑大陆的掠夺第五节环球航行与对东方的野望第六节远东的征服与殖民地的建立第七节辽国的远东战略第八节西陲的开拓第九节西夏的“佛化西域”政策第十节章节小结第二章商业的发展与三国政局的变迁第一节股份制贸易公司与四级会议第二节商帮的出现与繁荣第三节孝宗新政与李定西改革第四节开明专制第五节新朝贸体系的建立和巩固第六节盛世的危机第三章大革命的先声第一节庆元之变第二节四级会议的关闭第三节理学党人的崛起第四节蒙乌室韦独立战争与宋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第五节波斯湾七年战争第六节贾似道改革与危机的加剧第七节为平等而密谋第八节正统分子的最后努力第九节南海分离主义的兴旺  第十节革命真的无可避免?

第四章黄金时代的社会万象第一节三国百姓们的市井生活第二节理学的系统化与体系化第三节西夏思辨主义哲学的发展第四节辽国经验哲学的总结第五节文学与艺术上的代表成就第六节科学与哲学的分野——新时代的展望

飞翔鸟中文    宋国大革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